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_情感教育_

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_情感教育_

ID:46736548

大小:6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_情感教育__第1页
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_情感教育__第2页
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_情感教育__第3页
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_情感教育__第4页
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_情感教育_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_情感教育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青感教育—第22卷第3期2005年9月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TEACHERSCOLLEGEQINGDAOUNIVERSITYVo.122No.3Sept.2005•教育教学研究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王静(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英语系,山东青岛266071)摘要:情感教育是通过丰富的客观世界及教育者创设的教育情境对教育对象施以心里影响,进行情感交流,调整教育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作用其思维,改变其观念,其教育效果是恒久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2、,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33(2005)03-0117-03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感受及外在的情绪化表现,是一种敏感性、多重性的心理信号。一个人的情感状态就像一个乐队的指挥,能够把各种散音变成美好旋律的和声。同时情感状态又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循环力,影响人们的智慧和全部精神生活。情感教育便是通过丰富的客观世界及教育者创设的情境对教育对象施以心理影响,进行情感交流,调整教育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作用其思维,改

3、变其观念,这是我们教育中十分精细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效果是刻骨铭心的,同时也是恒久的。为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应占有重耍地位。本文的研究拟通过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基础,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情感教育”的现状进行必耍性分析;通过“情感教育”的特点、优势进行效果分析;通过“情感教育”的方法、过程、措施进行教育者应有的素质分析。一、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第一、感情基础:大学生的生理发育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时期,智能发展达到高峰,情绪情感H益丰富,而情绪变化主要缘于内部

4、需要结构的变化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带來的困扰,随着教育的深化和环境的熏陶,大学乞的情操迅速发展,理智感、道德感、美感升华。第二、吋间基础:大学的最初阶段,处于“心理断乳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更复杂的环境,原来所拥有的资源(知识、能力、经验、人际关系)等,往往不足以应对新的情境,容易出现新的焦虑、无助、茫然等负面感受。此时非常需要引导,需要情感的滋养,希望新目标的确立和理想的树立。第三、成才需求:大学生强烈的成才、成功欲促使他们在努力寻求着成才Z路,成功Z道,如果此吋只局限把理想化的成才目标、政治要求告知他们而

5、不能使之内化于心,则错过了大学&人牛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机。二、现阶段“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1、“情感教育”的缺失及弱化在高校冃前的思政教育中,情感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两个层面都处于较薄弱状态,教育者面对大学生复杂的思想意识,深层次的理想、信念问题,往往知难而退或浅尝辄止,作表面文章,为完成任务,采取简单、生硬的形式化做法,不去做深入细致地“内化”工作。2、“情感教育”的阻碍环境阻碍:社会要求、高校发展方向上的偏差,忽视了学生精神的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功利化倾向严重,心灵枯槁,盲冃反崇高阻碍了情感教育的实施。冃标阻碍

6、:高校的定位和对高校的评估目标注重显性、量化的指标体系,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精神层面的追求,精神生活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如果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便感受不到生活的喜悦和生命的美,便不会去思考怎样的人生有意义,我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这样的问题,他的生活始终是乏味的。收稿日期:2005-03-09作者简介:王静(1966-),女,山东泰安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英语系党总支副书记。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9刀三、情感教育的特点及优势1、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系统中的调节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

7、系统工程,其中的接受系统是重要的一环,同样的目标和内容,为什么会出现接受率的差异,这与一些非理性因素,诸如情感、情绪、意志、直觉、灵感等是和关的,这些非理性因素构成接受过程中的调节系统。在思想内化、转变过程中,对主体影响最经常、最明显的非理性要素是情感和意志。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体需要而产生的指向性心灵体验,通常以肯定或否定、满意或不满意、热爱与憎恨、赞赏或厌恶等两极性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來,并转化为一定的情绪,对主体的认识活动起积极或消极作用,并强化或抑制接受活动的运行,构成推动或终止主体某一接受活动

8、的动因或动力。在实践中,情感教育主要目的便是通过特殊的情感形式使接受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产生肯定性的情感态度,强化接受的程度和提高接受率。2、情感教育是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和对显性教育而存在的,其主要特点是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是不直接显露的,隐藏的,常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方式,讲究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潜移默化中真正渗透到受教者的心灵深处,产生情感共鸣。情感教育具有隐性教育的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