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令狐楚的文学创作

浅论令狐楚的文学创作

ID:46737018

大小:7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令狐楚的文学创作_第1页
浅论令狐楚的文学创作_第2页
浅论令狐楚的文学创作_第3页
浅论令狐楚的文学创作_第4页
浅论令狐楚的文学创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令狐楚的文学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令狐楚的文学创作浅论令狐楚的文学创作摘要:令狐楚是中晚唐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与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唐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的骈文家和诗人。令狐楚与许多著名中晚唐诗人关系密切、惺惺相惜。“诗豪”刘禹锡与令狐楚诗文往来四十年,辑其遗稿编成《漆奁集》。大诗人元稹,称令狐楚“一代文宗”O但后人对令狐楚的关注不多,只是在谈李商隐时会提及他。令狐楚的诗文也没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拟深入探讨令狐楚的诗文创作,以便全面了解他在文坛特立独行的一生。关键词:令狐楚乐府诗骈文创作令狐楚是中晚唐时期一位著名

2、的政治人物,同时也是唐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的骈文家和诗人,在当时有“一代文宗”的美誉。刘禹锡《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称赞他“世上功名兼将相,人间声价是文章”;白居易《宣武令狐相公以诗寄赠传播吴中聊奉短草用申酬谢》也称颂他“谢篇章韩信钺,一生双得不如君”o可见令狐楚在当时文坛及官场的地位。可是现在的人却大都不太知道他,只是在谈李商隐时会提及他。本文拟通过对令狐楚生平事迹的探寻,了解他辉煌成功的一生,同时,深入研究其文学思想及其诗文创作,对于他在唐代文学史上所起到的作用,给予适当的评价。令狐楚(768——837

3、),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令狐楚五岁已学为诗作文,《旧唐书》本传云:“楚儿童时已学属文。”《新唐书》本传云“生五岁,能为辞章”。令狐楚贞元七年(791)进士及第,穆宗即位,令狐楚出为宣歙观察使,贬衡州刺史,再拜官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擢任河南尹兼御史大夫。长庆二年,擢陕虢观察使。敬宗立,迁宣武节度使,后拜为户部尚书,徙天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等,后召为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进拜左仆射、彭阳郡公。开成二年,因病上疏辞位。本年末卒于兴元官舍。死后赠司空,溢号文。令狐楚留有集一百三十卷,歌诗一卷,今编

4、诗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令狐楚《漆奁集》130卷,又(《梁苑文类》3卷,《表奏集》10卷(自称《口云孺子表奏集》),均佚。今可见《全唐文》收其文5卷,《全唐诗》收其诗50多首。学术界对令狐楚的研究著作不多,只有尹占华、杨晓霭所编《令狐楚集》,是迄今为止所收辑作品最全的令狐楚别集,为令狐楚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文献基础。论文主要有卞孝萱先生的《刘禹锡与令狐楚》、姜剑云《有关令狐楚的儿点考辨》、姜剑云《令狐楚作品传流及散佚考述》、杨晓霭《令狐楚简论》、姜剑云《令狐楚牛:卒与里籍考》等等,大多从某•方面入手进行微观

5、研究,本文拟从令狐楚的工平及文学创作等多方面对他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诗歌创作令狐楚的诗大多散佚,因此数量少,不大被今人注意。其实,令狐楚的诗,在当时颇有名气。李涉《赠道器法师九“如今不用空求佛,但把令狐宰相诗”,刘禹锡说:“新成丽句开缄后,便入清歌满座听”白居易说:“新诗传吟忽纷纷,楚老吴娃耳遍闻”从刘、口诗歌的称美看,令狐楚的很多诗曾经被谱上曲了,用于演唱。今观令狐楚的五七言绝句,大多采用乐府题目,音韵和谐,意境优美,很适合歌唱,也许是有意为歌词而作。下面我主要通过对令狐楚乐府诗的研究來了解其诗歌特点。乐府诗

6、诞生于两汉时期,以其独特的立意命题和话语方式为中国诗歌提供了…种新的诗体。面对盛极难继的汉魏六朝乐府,唐人勇于革新,为怎府诗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使得怎府诗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更多的关注现实牛活,反映民牛疾苦,强调诗歌对社会的讽喻作用。乐府的创作也为唐代诗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令狐楚也延续这种风格,他的爪府诗大都是怎府I口题内灌注新的情感意趣,不仅写法新颖,而且很多乐府诗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紧密结合,在诗歌中更是明显的透露出对宪宗的讽谏,希望他早H停止战争,避免劳民伤财。下面举例说明之。《远别离二首》:杨柳黄金穗,梧

7、桐碧玉枝。春來消息断,早晚是归吋。(…)玳织鸳蠢履,金装翡翠。畏人相问著,不拟到城南。(二)这首乐府诗采用的是古题,《乐府诗集》卷七一《古别离》解题曰:“《楚辞》曰:'悲莫悲兮生别离。'《古诗》曰:'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离别。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后苏武使匈奴,李陵与Z诗曰:"良时不可再,离别在须臾,‘后古人拟Z为《古别离》。梁简文帝乂为《生别离》,宋吴迈远有《长别离》,唐李白有《远别离》,亦皆此类,”这种古题,令狐楚赋予了它新的内容,使诗歌富有神韵。第一首诗,黄生在《唐诗摘抄》说:“对景怀人,木是常意,妙在

8、首二句将春色装点的极浓至,便觉盼春归者,情事极难堪。此唐人神境所在,非肤冒唐人者所知。"春来'二字紧接上句,针线极密。”笫二首诗,黄&在《唐诗摘抄》中说「'古乐府《陌上桑》「采桑城南隅',梁姚翻拟此题:'日照茱萸岭,风摇翡翠';陈张止见拟此题:'人多羞借问'。题本《远别离》,此却融汇《陌上桑》诸诗语成诗,所以为远。若拟《陌上桑》作此四语,便不免拾前人破草鞋也。”再看《闺人赠远九君行登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