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

浅论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

ID:46737449

大小:7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_第1页
浅论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_第2页
浅论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_第3页
浅论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_第4页
浅论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道溶中学莫家新【内容摘要】从小学教学过渡到中学教学,无论是从教学内容上还是从思维方法上都有了质的发展,从认识规律上来说,要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质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过程的成功与否将对整个中学数学教育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完成这一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在七年级.因此,做好中小学的衔接教学尤为重要,新课程下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就成了一个值得深刻研究的课题,本文就从四个方面:1.教材内容的高效衔接;2.教师角色的高效衔接;3.课堂教学方法的高效衔接;4.学生学习方式的高效衔接,阐述新课

2、程下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关键词】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三大特性,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大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始终为广大教学重视但又颇受困扰的问题就是怎样帮助学生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认知跨越,怎样顺利地实现小学到初中的全面衔接,中小学数学同属基础教育的范畴,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两个教学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初中

3、数学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入和扩展.这两个阶段既有相辅相承的一而,又有其各自独立性•特别是在推进新课程的今天,这种既属统一,又各自独立的情况显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做好中小学的衔接教学尤为重要,那么在新课程下,如何高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就成了一个值得深刻研究的课题了.1-教材内容的高效衔接1.1从算术数到有理数在小学数学中虽已有过两次扩展,一次是引“0”,一次是引进分数(指正分数)•但学生对数的概念为什么需要扩展,体会不深•而到了七年级要引进的新数——负数,与学生日常生活上的联系表而上看不很密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会有

4、这样的教学体验:有些概念不宜讲得过死,如“整数”的概念“白然数和零都是整数”,不应说成“整数包括零和自然数”•另外,小学里的算术四则运算要求熟练,这样,到中学里只要搞清符号法则,有理数的运算就轻而易举了.我们可以安排七年级新生适当复习一些算术数的概念和运算,这对有理数的教学是有好处的•对发展了的概念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例如,在小学计算中,减数不能大于被减数;在屮学引入负数后,减数是可以大于被减数的.在生活屮,人们习惯于“升高”、“下降”的这种说法,而现在要把“下降5米”说成“升高负5米”是很不习惯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对

5、此更不易理解•所以使学生认识引进负数的必要是七年级数学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难点.我们在正式引入负数这一概念前,先把小学数学中的数的知识作一次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注意到数的概念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逐渐发展的,也是由原有的数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而引发新数集的扩展.即自然数集添进数0-扩大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添进正分数一算术数集(非负有理数集)添进负整数、负分数->有理数集…….这样就为数系的再一次扩充作好准备.「2从具体的数到抽象的式(一次式、整式、因式分解、分式)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

6、,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初屮一年级刚接触代数时,学生要经历市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小学的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为了克服七年级新生対这一转化而引发的学习障碍,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代数初步知识”这一章的教学•它是承小学知识之前,启初中知识之后,开宗明义,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重要环节•数学屮要把握全章主体内容的深度,从小学已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一些字母表示

7、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再讲述如何列代数式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代数式的一些初步应用知识,由i般到特殊.要注意始终以小学所接触过的代数知识(小学没有用“代数”的提法)为基础,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与复习,并适当加强提高.使学生感到升入七年级就像在小学升级那样自然,从而减小升学感觉的负效应.3从简易方程到一次复杂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七年级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的不稳定性以及思维模式的尚未形成,决定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将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

8、学往往是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因为学生解题时只习惯小学的思维套用公式,屈定势思维,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思路狭窄、呆滞,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小学里是由“得数与已知数的关系”来解方程,而中学里是根据方程的同解原理来解方程.七年级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吋,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因为数学本身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