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饮食文化的文化特征

浅论中国饮食文化的文化特征

ID:46738246

大小:8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中国饮食文化的文化特征_第1页
浅论中国饮食文化的文化特征_第2页
浅论中国饮食文化的文化特征_第3页
浅论中国饮食文化的文化特征_第4页
浅论中国饮食文化的文化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中国饮食文化的文化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中国饮食文化概述12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12.1屮国饮食文化的承继性和发展性22.2中国饮食文化的和合精神22.2.1饮食与自然和合32.2.2饮食与人的生理感官的和合32.2.3饮食与人的精神的和合32.3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42.3.1缱绻着儒家文化况味的中国饮食文化42.3.2融入了情感元素的中国饮食文化52.3.3拥有审美品位的中国饮食文化53小结6参考文献6浅论中国饮食文化的文化特征李蕊320101132053摘要纵观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叮以发现其明显的继承性、蕴含的和合的精神以及人文情怀。饮食除了满足人类发展的营养功能外,在社会文化中还具有饮食成礼、激发艺术思维、陶冶性情

2、、和谐人际关系等功用。关键词:屮国饮食文化特征就总体特质而言,炎黄文化与曲方哲学文化、卬度宗教文化不同,是以道德为木位的伦理型文化。重伦理道德、重和谐统一、重人文教化、重农耕求稳定等,构成了小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中国饮食文化明显具有农耕、农本文化特征,道德伦理特征,和合特征等。这些貝有民族特征的饮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屮国文化的内涵,成为屮国文化宝库屮一道亮丽的风景。1中国饮食文化概述文化承传与人们对于文化自身特征的认识密切相关,站在不同的视角去考察同一文化类型或文化事象,可以发现其不同的文化特征,依据这些不同视角下显示出來的不同文化特征,可以窥见不同的文化承传方式与承

3、传策略。就饮食文化而言,人们往往更多地从饮食行业本身去描述其特征,自然地,论及其承传与发展,更多地也只能从餐饮行业木身去探究。事实上,研究饮食文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其特征。比如,曾有人从哲学意蕴的角度,把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特征描述为“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和为美”、“以食疗病'、“烹饪喻治国”等极具中国哲学意蕴的概念。赵荣光则从纵横贯通的丿力史大时空來考察,把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特征概括为: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进食心理选择的丰富性、肴撰制作的灵活性、区域风格的历史承传性以及各区域。2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1中国饮食文化的承继性和发展性纵观屮国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自原始社会以来,一直

4、保持着发展势头,经久不衰。无论是朝代的更迭,还是社会制度的变更,都未对它产生太大的影响,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止如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总结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Z后,惟饮食一道Z进步,至今尚为文明齐国所不及。小国所发明Z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Z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足民食,以食为犬”的观念深人人心。吃,在中国是头等大事,孔了早就说过“食、色性也”,因而在注重人性的屮国文化小,食就被放在首位。历代政府都设有专门负责统治者饮食的官吏,周代设家宰、秦置太官、汉设尚食、隋设祠部、唐设膳部、宋设光禄寺、元设侍文院、明设尚食局、清设御膳房。

5、“黎民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帀绕着饮食展开的。由于对饮食的注重,促使中国人在闲暇或原料丰富时,想着变着花样丰富食膳;有灾难时,他们则又会尝试开发各种可活命的野菜、野草,如明代朱榆的《救荒本草》一书就以此为目的,开列出414种野菜、野草。因而,食品的花色品种不断增多,并给许多西方人造成错觉,认为中国人“敢吃”一切可食的东西,再加上中国烹调灵活,“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有章法而无规则,从而使中国菜肴的名目万千,花色无穷。(2)开放型饮食文化一直存在。小国的饮食文化自产生之时,中国就处在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氛围之中,从三皇五帝一直到清代,都未停止对周边和国内民族文化吸纳的

6、活动,当然也存在着本身文化的向外传播现象,他们对待西洋文化也是如此,尽管在一定时期存在着“闭关锁国”的现彖,但必定是暂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民间的饮食文化还可作为-•种暗流存在着,况且饮食是可以给人带来快感的享乐,因而中国人是很容易吸收和改造这些外国(民族)文化的,如清代的粤菜系便是吸收西方饮食文化而产生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沪菜系的产生也与粤菜如出一辙。因此,小国饮食文化无论在何等险恶的条件下,都会得到不断发展。2.2中国饮食文化的和合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基石是孔孟儒学和老庄哲学。建立在中华文化统一道德观、社会观、价值观基础上的饮食文化的意识核心与传统儒家、道家的主张息息相关,表现为:求和、

7、养生、变化等。中国饮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医食同源的辩证观”、“奇止互变的创造性思维”、“五味调和的境界说”、“孔了食道”,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体系。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五行说,儒家中庸之道,道家天人合一自然观,奠定了中国饮食文化和合的精神基石。达到适度、平衡、和谐、统一。于饮食文化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美”的哲学意蕴和审美特征。2.2.1饮食与自然和合屮国饮食文化屮古老的“五味调和”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