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的儒道互补精神

浅论中国的儒道互补精神

ID:46739197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中国的儒道互补精神_第1页
浅论中国的儒道互补精神_第2页
浅论中国的儒道互补精神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论中国的儒道互补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中国的儒道互补精神汉师1班韦剑虹200842306112儒家和道家的互补,是以两家学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广泛而又明显的差异为前提的。第一方面,儒家主张,人生在世应该有远大的目标,要有所作为,建功立业,为理想而奋斗终身。这无疑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正是这样-•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培育了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保证了社会的正常运作和持续发展。然而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人生也必须适应复朵多变的社会现实。儒家在指导人们争先向上的同时,没有为人们留下足够而必要的冋旋余地,只提供了争先向上的动力,没能提供与之相配套的缓冲装置。因而从总休上来看,儒家式的人生刚性

2、有余而韧性不足。道家则提供了另外一种人生见解,提倡顺其自然、柔弱、无为、知足、谦下、不争。道家对人生的这种见解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指导:一方面,它使士人君子的人生更具有韧性,善于自我调适、化解烦恼、缓解精神压力,在顺境中预先准备好退路,增强了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它也不失为一种获胜的手段,人们通常只知从正面争强争胜争先,道家则提供了从反面入手的竞争方式,往往可获得奇效,”柔弱胜刚强”、”不争而善胜”、”后其身而身先”、“无为而无不为”。道家哲学中诸如自然、柔弱、无为、知足、知止、淡泊、居下、处顺、静观、谦止、取后、不争

3、等观念都体现了高度的人生智慧,在社会实践中常用常新,口古及今永远不失其新鲜感。道家的这些观念,恰好可以补儒家之不足,口古以来,对儒家式的人生实践起到了重要的补充、调适作用。当然,儒家和道家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也就决定了它们必然具有不同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功用,社会耍发展,必然会选择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或主导的文化观,道家思想只能是起到一种补充和辅助的作用,而不可能是和反的。第二个方面,儒家注重社会伦理,表现出强烈的群休意识,强调个人应当全身心地投入于社会事业,把个人融入群体和社会zm,而对人的个体性或个体生命的处境却缺乏足够的关注。儒家看待个人同

4、社会郡体的关系是单向的,即只讲个人对于社会应如何如何,而不考虑和计较社会应对个人如何如何。儒家看待各种人际关系,皆贯穿着以对方、他人为重的原则,似乎每个人皆为了他人而存在,推血广Z,即为了社会而存在,社会实即他人Z广称。儒家式的人生,其精神生活虽然丰富,但却没有留下多少真正属于个人的空间,其精神世界淹没在群体性Z中了。对于中华民族,儒家所注重和培养的这种群体意识无疑是极为重要的,然而我们同时也不能不承认,儒家重群体轻个体,在人的个性、独立意志、个体意识方而留下了许多空口。而在这方面,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填补儒家遗漏的精神空间。道家较为注重人的个体性,倡导

5、咱然”、”自在”、”自性”、咱尔”、”自爱”、”自适”、”自得”、”自乐”、”自美”、”自事其心”。道家善于站在大道的立场上,以超越的态度观察人牛与社会,在传统和世俗面前保持了独立的意志和清醒的头脑,主张人不应被世俗的价值和规则所拘锁,应该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自由思想的能力,所以他们往往能够我行我素,始终保持内心的超脱、自在与宁静,并提出不落俗套的见解。道家对个体生命的处境予以了更多、更深切的关注,其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自在、自适自得的卓异主张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汉代以降,儒家的群体意识在官方的倡导和扶持下,逐渐成为丿力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的价值观念

6、,投身社会事业、名垂青史成为知识分子理想的人生模式和主要的精神依托。而道家思想对个性的张扬和对自由精神的推崇却形成了另外一种传统,这种传统的存在使得人们始终能够听到另一种声音,它为中国知识分子开辟和保留了另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使得他们在投身于社会公众事业的同吋,又能做到不随波逐流,不为世俗所局限,始终保持着鲜活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和口由思考的能力。儒家的群体意识和道家的个体意识正好形成了一种互补的机制,尽管后者在历史上远不如前者那样茂密。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儒道互补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充分的表现。他生活在晋宋易代Z际,早年具有用世Z志,

7、渴望建功立业,曾于28岁那年出来做官,断断续续达13年。后来,由于官场上的贪污腐败,钩心斗角和繁文缱节,逐渐产生归隐的想法,此后,在道家的顺其自然和儒家的安贫乐道思想支配下,陶渊明一直坚持躬耕生活,并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出园诗。体现诗人回归自然的喜悦。陶渊明熟谙儒家学说,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也像儒家那样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不拘守儒家经典的章句,显得通脱而不拘泥。他同时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他的思想既融汇了儒道两家之说,乂来自个人的生活实践,具有独特的视点、方式和结论,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岀的两个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8、。“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