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高层建筑罕遇地震下结构性能分析

某超高层建筑罕遇地震下结构性能分析

ID:46740475

大小:1.82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某超高层建筑罕遇地震下结构性能分析_第1页
某超高层建筑罕遇地震下结构性能分析_第2页
某超高层建筑罕遇地震下结构性能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某超高层建筑罕遇地震下结构性能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3年第6期·89·第39卷总第176期SichuanBuildingMaterials2013年12月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3.06.040某超高层建筑罕遇地震下结构性能分析邹振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2)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城市出现了虑。计算模型中考虑到该结构风荷载起控制作用时连梁刚越来越多的超限高层建筑项目,传统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法度不折减。按照我国抗震规范的要求,考虑扭转藕联及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性能化的设计方式是长期的发展然偏心影响。取地下室底板为上部结构嵌固端。结构抗震趋势。

2、在结构性能化设计中,罕遇地震下结构性能分析又性能分析模型取基顶以上,结构设计模型取含地下室的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通一个具体工程实例,简述体模型,地下室计算范围取主楼加裙房周边外延2~3跨。罕遇地震下结构性能分析过程,通过结构的计算分析表明,4 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构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关键词: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构性能化设计;罕遇地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分别输入了3组水平双向地震作用震波(User11,User13和RH1TG045),参考《抗规》的规定,地中图分类号:TU973.2文献标志码:B震波水平方向主次分量加速度峰值的比值为1∶0.85,地震文章编号:1672-401

3、1(2013)06-0089-03 1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成都,为某商业综合体的其中一栋办公楼,主屋面高度146.550m,主楼小屋面超出主楼大屋面16.3m,地上36层,地下3层,有裙楼。平面呈长方形,长宽为55.8×33.9(mm),框架柱与筒体外墙的轴线尺寸约为10.325m,11.2m,筒体外墙边到边尺寸为27.6×10.55(m),塔楼高宽比4.32,筒体高宽比13.88。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分组为第三组,基本地震加速度0.1g,场地类别为Ⅱ类。主楼带裙房范围(7F以下)为重点设防类,裙房以上为标准设防类,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型式。核心筒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在底部加强

4、区及其上2层范围,筒体四角设置构造型钢。-1层~7层框架柱为型钢混凝土柱,其余层框架柱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梁和楼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剖面图见图1所示。2 结构超限判断根据建设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以下简称《高规》)有关规定,本工程出地面高度146.55m(大屋面结构高度),超过《高规》表3.3.1-2规定的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130m,属于超限高层建筑。3 计算分析结构弹性阶段(多遇地震)的设计分析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系列软件SATWE、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的MIDAS-BUILDING进行计算。弹塑性阶段分析(设防、罕

5、遇地震)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软件EPDA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办公楼塔楼考虑到高宽比较大,计算中考虑了P-△效应。活荷载折减系数参照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的相关规定考作者简介:邹振华(1980-),男,重庆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图1 建筑剖面图向:结构设计。·90·2013年第6期2013年12月SichuanBuildingMaterials第39卷总第176期图2 办公楼结构标准层平面图22波主分量加速度峰值取220cm/s,次分量峰值为187cm/s。鉴于目前地震工程学科的研究尚存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办公楼结构在Use

6、r11,User13和RH2TG045地震波输入时,以及适宜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较少,处理非线性时程分析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构顶层位移时程分别如图3~5位移结果时仍需参考多遇地震的弹性反应谱分析结果。具所示(因篇幅原因,只列出Y向的地震作用的相关结果)。体做法是:将弹塑性分析得到的结构某部位在某地震波下的弹塑性位移与该部位在该地震加速度记录下的多遇地震位移之比作为弹塑性位移放大系数;多组地震波的弹塑性位移放大系数包络值与结构弹性反应谱方法得到的该部位位移之积作为其结构弹塑性位移。本报告中对罕遇地震非线性时程分析所得结构位移结果采用这一处理方法。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计算方法同设防地

7、图3 顶层位移时程(地震波为User11,Y向)震时的情况,即以各组地震波罕遇水准输入得到的结果与相应多遇地震输入结果的比值的包络值和多遇地震弹性反应谱分析的结果的乘积作为罕遇地震下的结构反应。办公楼结构罕遇地震下X向和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图6所示。X向最大楼层层间位移角出现在15层,达到1/181;Y向最大楼层层间位移角为1/170(33层)。罕遇地震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罕遇地震水准时结构性能目标所定限值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