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贝娄的非洲【文献综述】

索尔·贝娄的非洲【文献综述】

ID:467411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6

索尔·贝娄的非洲【文献综述】_第1页
索尔·贝娄的非洲【文献综述】_第2页
索尔·贝娄的非洲【文献综述】_第3页
索尔·贝娄的非洲【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索尔·贝娄的非洲【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索尔·贝娄的非洲索尔·贝娄(SaulBellow,1915年~2005年)是继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8年~1961年)和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年~1962年)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他曾以《奥吉·马奇历险记》、《赫索格》和《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三次获得全国图书奖,以《洪堡的礼物》获普利策奖。1965年他曾因《赫索格》获国际文学奖,也是获此奖的第一位美国人。1968年1月,法国授予他“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同年还获得“犹太遗产奖

2、”。1976年,他以“对当代文化富有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国内20世纪80年代的贝娄研究相对沉寂,但到90年代以后,贝娄研究开始活跃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进入新世纪后,从所发表文章的数量看,国内贝娄研究更有勃兴之势。90年代以来,有对贝娄作品作主题研究的,有专门研究贝娄作品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的,还有半数的论文是对贝娄单部作品的探讨。在主题研究上,对观念小说家贝娄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哲学倾向最多,有些观点仍不十分成熟。邓宏艺认真梳理了贝娄作品中存在主义思想的来源。郭春英的《索尔·贝娄对

3、反理性思潮的反思》一文认为,索尔·贝娄从关爱现代人的存在状况出发,对西方重要的反理性思潮进行了反思、批判,逐渐形成了自己平凡的存在观———乐观向上、彼此相爱、简朴真实。韩玉群认为贝娄“把存在主义哲学成功地用于人生文学之中,并使它具有更加进步、积极和正义的意义”。此外,刘珍兰令人信服地剖析了贝娄小说中的异化内涵。[1]对贝娄作品的技巧分析,主要散见在个体作品的研究中,整体研究的不多。张弘论述了贝娄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传统的流浪汉叙述模式与现代的意识流手法相结合。朱秀元从文化角度阐释贝娄结构上

4、抽象与具体“二项对立”的合理性及其犹太性,他所创造的人格的二项对立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贝娄在文坛上驰骋了半个多世纪,塑造的人物形形色色,各色人物分析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刘文松从福柯的权力话语角度论述了贝娄小说中知识分子夫妻之间竞争、控制、平等的三种权力关系模式,对压抑性的权力关系给予否定、贬抑的描绘,对生产性的权力关系给予肯定、赞美的描绘。张群通过对贝娄小说中较有代表性的几位女性形象的分析、评论,说明贝娄笔下的女性形象与男性角色一样栩栩如生,令人难忘,展现出贝娄对男人世界中女性的特有关爱和理

5、解。唐碧莲则透过女权运动的发展历程探析贝娄不同创作时期的女性形象。洪增流认为,贝娄“将人物的自我作为叙述的中心,在自我、故我与他人的对立统一中塑造自我”,表现出贝娄对人的本质的深刻认识。龙纲要和程丽则分别分析了贝娄小说人物的文化身份及其知识分子形象。千百年来,人类为解说生命本体的困惑与失落,试图以不同的认知方式去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奥秘,贝娄小说的主人公就以流浪作为特定的认知方式来解说自身生命的困惑,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此,主人公往往在两个层面上展开流浪历程:一方面在现实世界中,随着时间的延续、地

6、域的转换,主人公总找不到固定的落脚点,这使得主人公呈现出物理时空意义上的流浪;另一方面在心理世界中,主人公以观念、情感为主动者,心理情感顺序代替了物理时空顺序,主人公内在的焦虑不安、心烦意乱的情感状态,使得主人公呈现出心理精神意义上的流浪。这两个层面的交叉渗透,使约瑟夫、奥吉、汉德森、赫索格等主人公逐渐揭示出自身对外部世界以及对生命本体的关照和体悟。“世界荒谬”与流浪方式。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谬的,是由无法理解的偶然性构成的一片混乱,根本没有什么规律可循。萨特指出世界就是“自在”,所谓“自在”就是

7、“在在,在是自在,在是其所是”。他把世界看作是一片混沌,一个巨大的虚无,纯粹无条件地存在着,通过贝娄小说主人公赖以生存的世界,不论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还是内在的精神世界,也都是一个嘈杂、混乱、失去理性的世界。[2]索尔·贝娄笔下的汉德森是一个备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本文拟通过弗洛依德的病理学理论,尤其是他的有关“焦虑”的理念,对主人公的内心痛苦进行系统性的精神分析,以期对这部争议颇多的小说的主题构想获取更为深入的认识,并进一步把握产生这部作品的时代特点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社会心理危机。自出

8、版以来,《雨王汉德森》一书就因其主题在评论界引起了极大争议。在这部“现代罗曼司”当中,读者能够找寻出贝娄的多重关注——从他的存在主义观、对传统人文价值的强调,一直到两性问的复杂关系。与之相应,评论家们也采用了形形色色的批评理论对其进行阐释和解读,从原型批评到性别研究,不一而足。心理分析自然也是常用方法之一,然而其切入点往往是放到无意识理论或是人格结构说(thestructuresofpersonality)上,弗氏的另一理论法宝——“焦虑”学说,却触及甚少,但倘若把该学说应用在对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