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探究

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探究

ID:46743946

大小:7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探究_第1页
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探究_第2页
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探究_第3页
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探究_第4页
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探究文章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的观测实践和研究,结合锯条山林场自然地理情况,总结出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病虫害防治等育苗技术,并逐步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樟子松是沙地造林的先锋树种有耐寒、耐旱、耐瘠薄且生长速度快,树形好等优良特性。在西北地区,引种栽培多年,且生长健壮,表现良好,育苗也取得成功,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在育苗过程中从种子处理到播种及苗期管理,幼苗病害防治中,应经常观察,预防为主,避免立枯病的发生。应用容器育苗技术可大大

2、缩短育苗时间,延长造林季节,苗木质量好,产苗量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明显高于裸根苗,是加快壮苗培育的有效途径。1•樟子松生物学特性樟子松(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Litv.)为松科高大乔木,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喜阳、耐寒耐旱;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主根一般深1-2m;过度水湿或积水地方,对其生长不利,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樟子松寿命长,5年龄以前的生长缓慢,6〜7年以后即可进入高生长旺盛期。但由于樟子松种子较小,幼苗年生长量小且

3、病害严重(主要为立枯病),—直被认为是一种较难培育的树种。2•育苗地自然地理概况锯条山林场位于民乐县东北部戈壁滩边缘,距县城35km处。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0口?2”59”〜仙口?3%”,北纬37口?6X9”~38口?8X7”之间,海拔1860m左右。土壤质地为风沙土和灰棕漠土,土层厚度1.8m左右,质地较轻。林场境内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偏少,年平均降水量150-220mm,年蒸发量2300mm,年平均气温4〜7°C,年日照时数2997h,太阳总辐

4、射量144kcal/m2无霜期142~193d,最大冻土深度140cm,年平均风速2.6m,最大风力8级。3•育苗技术及管理育苗地的选择。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较多,土壤板结,对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1年与2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

5、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由于容器育苗运输量较大所以还应考虑交通问题,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地段。有条件的容器育苗可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进行,因为在这种环境下育苗,能人为控制温度、湿度,为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使苗木生长快,缩短育苗时间。作床装袋。作床:一般采用高床作业,床高20〜25cm,小步道宽50cm,床面宽0.9~1m以两人对面进行手工操作方便为准,长10-20m,苗床以东西走向为宜。作床时可先作下床,充分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再将步道土翻到床上搂平压实,并保持床面平坦。营养土的配制:容器内

6、的营养土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必须具备持水力强、通气良好、轻质、营养成分丰富,微酸性的土壤。除苗土外,也可用黄心土,腐殖质土、菌根土,火烧土等比例混合。按每生产10万袋容器苗计(容器袋规格为13cm口?cm或12cm口?cm),取整碎、过筛的苗圃土20~30m3,加入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50kg,12%的钙镁磷肥100kg,60%的敌克松粉剂1-1.5kg,充分拌匀后集中成堆,用塑料棚膜盖严堆j区。着床装袋:营养土堆泯15d后就可装袋,要装满、压实,整齐的摆放在苗床上,摆放要直立、挤紧,每

7、m2摆放300~400袋,空隙用细土填满。摆放后在播种前3〜5d要灌一次透水,并用硫酸亚铁溶液3-4.5kg浇灌消毒。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包括种子催芽和消毒:为促使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其方法有以下三种方法:雪藏催芽。在1-3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厚度30~50cm,然后将种子用3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溶化,在雪上覆40~50cm的杂草。播种前3〜5d将种子取出,置于向阳处

8、(或用清水化雪),待雪化净后消毒既可播种。沙藏催芽。播种前10-20d,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埋藏坑,坑深宽各50cm,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消毒的种子混两倍的湿沙放入坑内,夜间用草帘盖上,以保持温度,白天将草帘掀起,上下翻动,并适量浇水,经15~20d大部分种子即裂嘴,就可将种子由沙中筛岀消毒播种,发芽率达62.5%o如不能及时播种时,则应停止翻动,并加覆盖物或移于阴凉处,降低温度,控制发芽。温水浸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