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广播媒体如何融入徽博时代

浅论广播媒体如何融入徽博时代

ID:46744984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广播媒体如何融入徽博时代_第1页
浅论广播媒体如何融入徽博时代_第2页
浅论广播媒体如何融入徽博时代_第3页
浅论广播媒体如何融入徽博时代_第4页
浅论广播媒体如何融入徽博时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广播媒体如何融入徽博时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广播媒体如何融入徽博时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个独特的现象引起公众关注一一戴着“围脖”上两会。不少全国人人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开通个人微博,征询公众意见。《新华视点》等60多家媒体也在新浪开通两会微博,征集两会热门话题。据不完全统计。在人民微傅和新浪微博中,有关两会的微博均超过10万条,徽博问政成为今年两会的新风景。中文"微博”一词是从英文单词nficroblog翻译过来,也被称为微博客,但与博客不同,“微博”的篇幅短,互动性更强。用户可以通过Web网页、电子邮箱、即时通讯工具和手机等方式,随时随

2、地更新个人微博,文本限制在140字以内。最早提供微博服务的是TvAtter网站,由博客技术先驱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在2006年创办。微傅的概念传人屮国,是在2007年由饭否网力推,但微博在国内形成一股热潮则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社科院2009年12月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中,微博更被评价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社会蓝皮书》特别指出,中国微博的一大特点就是“强烈关注时事由普通网民临时客串的“公民报道者”,赶在传统煤体报道和政府新闻发布前,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第一手的信息,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

3、直播网络在人们H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微博的出现和发展令公众的网络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对突发事件的传播具有得天独厚的速度优势,这与广播“求新求快”的传播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广播媒体如能积极主动寻求与微博的融合,可以令广播的发展空间更为开阔,为听众提供更多样化的媒介服务。“新闻立台”,是广播在新媒体不断崛起的时代背景下的生存之道。在信息高度繁荣的年代,受众对新闻的需求量不断扩人,收听新闻成为受众的首要诉求。作为信息密集、又具有梳理整合优势的

4、传统媒体,广播可以借助微博,通过全球化视野和本土操作的结合,开拓出新的受众市场,形成自身的品牌。1利用成熟的微博产品,即时发布信息,扩大影响力。2008年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制胜的其中一个法宝就是利用Twitter扩大其影响力。竞选期间奥巴马派专人维护Twitter,最终赢得了15万追随者的支持。国外媒体一早意识到微博这种交互式平台的优势,《纽约时报》的Twitter关注者已超过一百万,英国130多家一线杂志均开通了Twittero而在国内较为成熟的新浪微瞎屮,笔者粗略统计,开通微博的媒体冇419

5、家,其中,以杂志报纸的居多,《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和《新周刊》的粉丝均突破了10万人,其中数《新周刊》影响力最为突出,关注者多达18万人。相比之下,广播媒体开通微博的积极性并不高。仅有31个广播电台或电台节日开通了微博,占媒体的比例不到10%。开通微博,有利于广播扩大受众的覆盖面。目前在网络上表现活跃大多是年轻人,以80后、90后群体居多,微博服务可以为广播节目争取更多的年轻听众。如上海东方都市广播,其《徽博私访》节目的微博开通不到2个月,粉丝多达7万多人。城市广播电台利用微博平台还打破

6、区域广播收听的限制。当前,大多数的城市广播电台均提供在线直播或点播的服务,借助微博链接进行二次推广,广播节目可以面对全球的网络用户。一方面,广播媒体可以通过“短消息”或“短消息+链接”的方式发布即时新闻。广播消息短小精悍,稍微加工甚至不加工就能进入微博平台,自釆的音频也可通过链接展示给受众。另一方面,广播通过徽博推销自身的媒介产品,发掘潜在的收听力量。如“中国Z声”的微博在4月12H就提前告知公众。“中国Z声世博特别报道正在酝酿当中,世博会听觉盛宴5月1口将一触即发2消化微博信息,挖掘重要的新闻线

7、索。与数年前博客推广一样,国内的微博推广也复制了名人战术。在新浪微博,专门设置了名人堂,当中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商界高管和娱乐明星等。由于政府和名人的微博需要通过服务商的实名认证,透过这些微博,可以直接获取可靠的信息来源。2009年9月4口李开复离开谷歌,这一消息最早來自他的微博,而不是來自谷歌。上午11时17分李开复在微博中敲下“再见,谷歌”,短短的信息却蕴藏着不少的新闻信号。相比名人微博,草根微博虽难以满足发布核心权威信息的需求,但在突发事件中却临时客串着“公民报道者”的处色,“我在现场”的传播

8、优势得到彰显。2009年12月19H21时2分,台湾花莲海域发生地農。台湾女孩萧姗姗21时3分在新浪微博敲下了“地震!好强”的四个字,成为全球描述这场地震最早的文字。有人作过专门的对比,最快的专业媒体屮新网是在21时24分才发出了关于这场地震的第一条报道。而新华社的报道是在21时58分,比微博足足晚了55分钟。微博为广播增加新闻信息渠道,广播“笫一新闻源”的传播个性得以强化。在条件限制、记者无法到现场的情况下,通过微博找到现场目击者,采用电话连线采访等方式,为还原新闻事件的真相提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