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间接故意及过于自信过失区别

浅论间接故意及过于自信过失区别

ID:46745055

大小:7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间接故意及过于自信过失区别_第1页
浅论间接故意及过于自信过失区别_第2页
浅论间接故意及过于自信过失区别_第3页
浅论间接故意及过于自信过失区别_第4页
浅论间接故意及过于自信过失区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间接故意及过于自信过失区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间接故意及过于自信过失区别摘要在学习刑法过程中,故意和过失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学习刑法的过程中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中最容易迷惑人的就是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本文通过心理因素中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来界定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联系与区别,可以让我们更加容易的区分出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用来更好的指导实践。关键词间接故意;过失;认识因素;意志因素;放任OntheindirectintentionaldifferencebetweenoverconfidentfauItLiFengXia(ShandongInstituteofBusinessandTechnologyP

2、oliticsandLawfacultyYanTai264005)[Abstract]Intheprocessofstudycriminallaw,intentionandnegligenceisthebasicconceptsofcriminallaw,isoneofthekeytostudycriminallaw.Theintentionalcrimeintheindirectintentionalandnegligentcrimeofoverconfidentnegligenceoftenconfusing.Thisarticlethroughpsychologi

3、calfactorsincognitionandwilltodefinetheindirectintentionandnegligenceofoverconfidencedifference,letweinthecriminallawstudytobettergraspthedifferencebetweenindirectintentionandnegligence,sothatathoroughstudyofcriminalcases・【Keywords]IndirectintentionFauItUnderstendingoffactorsWillfactorIn

4、dulge1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里态度。其中的认识因素是指,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已经意识到了,因为放任的前提是以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是具有可能性的,假如行为人在实施这一行为之前是已经认识到结果必然会发生,就不是我们我所的可能性了。在意志因素上,间接故意的基本特点是“放任”,也就是说行为实施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随其发展的态度,假如结果没有发生其实施者不会遗憾,结果发生了跟其本意也是相符合的。[1]例如:一天中午,在一个码头的周围,周某(17岁)在投自行车的过程中被车主闫某等人抓

5、获。因为对小偷的痛恨,闫某等三人用扳手和石块殴打周某。周某极力挣扎得以逃脱,逃上了停靠在码头的大货船。闫某等三人随之跳上船对周某实施拦截追堵。周某因无路可逃,情急之下跳入河中,试图游到对岸,但是到河中央的时候周某自觉体力不支,开始往回游,回游一两米便渐渐开始下沉,最终沉入河中。闫某等人看着周某沉下去,没有实施救助行为,在周某完全沉下去之后各自离去。后来,三人被警方抓获。检察机关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承办此案的检察官解#:通常情况下,“不作为”不会产生妨害或者损害后果。但在特定情况下,应当为而不为就有构成犯罪的可能性,这就是刑法上的不作为犯罪。本案因为小偷周某想逃

6、避闫某等三人的围殴而发生死亡的后果,韩应龙、闫克于、廖红军等三人具有救助周某的“法定”义务,应当对周某实施救助。三被告人确没有实施救助,这种不作为导致了周某死亡的后果,所以应当以故意(间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2过于自信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的认识因素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意识上的表现是应当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在意志因素上过失犯罪行为人在主观意志上表现为过于自信或者疏忽大意。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7、是考虑不周、做事轻率、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强制性安全或审慎义务。例如:某山区野猪危害庄稼的情况严重。甲、乙二人听说邻村正在使用“电猫”而且效果很好,就去邻村学习经验,并买回一台“电猫”。甲、乙二人把“电猫”安装在野猪出没的地方,并且在山上拉上裸电网,距地面40厘米。在裸线通过的路口上均设置了警告牌,并告知村民通电的时间为:晚上7点送电,早晨6点断电。村民丙某盗伐林木,于早5点30分触电死亡。甲乙二人的行为不是直接故意也不是疏忽大意。如果因为行为人不设立警告标志造成死亡结果的发生,则应当属于间接故意。但在本案中行为人采取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