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法律配套

浅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法律配套

ID:46746366

大小:7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法律配套_第1页
浅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法律配套_第2页
浅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法律配套_第3页
浅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法律配套_第4页
浅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法律配套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法律配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法律配套内容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乡关系呈现新的表现形式。对中国来说,农村社会将与城市社会长期并存,在这种基木国情下存在的二元结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今,中国有旷9亿农民,其中绝大多数还不得不依赖于土地为生,农民生活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同时由于法律意识领域在城乡有着显著的不均衡的差异,城乡二元格局长期持续。因此,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同时完善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法律配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耍求,更是实现民族兴吒和国家繁荣的题中Z义。关键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法

2、制结构三个“一体化”正文:这次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我们去了清远连南县瑶族自治县,对那里的城乡发展情况有所了解。连南县瑶族自治县辖6个乡镇,人口15万多,其中有8万多是瑶族,有7万余是汉族客家人,还有少量的壮、回、满等少数民族。瑶族居住的地方占全县80%的面积。在连绵百里的高山峻岭上,到处是瑶家村寨,故连南有〃百里瑶山〃Z称。在这样一个民族多样,城乡差异较大的自治地区,城乡二兀结构表现尤为突出。在三下乡的过程中,我们走访了三江镇和两个瑶族村寨,发现城乡之间的经济和法制状况出现了二元分层。rfl此也可以放眼当今中国,窥现城乡二元

3、经济结构及其法律配套的状况。%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㈠市场经济和自然经济Z间的才盾首先,我们先來分清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之间的区别。生产的产品是否用于市场交换,分为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为了宜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便是口给口足的经济,即自然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拥有主要生产力的城市来说,人力发展市场经济是必然的趋势。我国大部分城镇都实现了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总体上看已

4、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雏形。当各城市到处是工厂,夜晚到处灯红火绿的时候,不妨再冋头看看我们的农村还呈现千片瓦房万亩稻的原始景象。农民用牛耕作,养猪自足,与城市很少有经济联系,大部分还是口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城市以开放和交流为生活生产主线,而在广大农村,却述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经济体制的悬殊,带来了城乡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㈡城市和农村发展途径丼片较大,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城市和农村谋求发展的方式却大相径庭。城市的市场经济比较发达,而农村述处于自然经济阶段。为了满足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城市工业的发展是通过低

5、价收购原始农产品实现的,这种收购往往是通过不等价交换来实现的。农民的市场是狭隘的,迫丁•经济地位的差别,农民只有努力生产最原始的产品,然后卖给城市的收购商,赚得低微的利润。城市以农村作为牺牲来发展自己,农村却无奈地接受这种无形的剥削。这样长期下来,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城乡经济差距逐渐拉大。农民课以为自己可以参与商品交易,通过出售农产品来走向致富之路,但现实告诉他们,这样只能让他们离小康越来越远。㈢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不平衡虽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措施在施行,但工业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过

6、分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造成了经济结构的失衡。重工业增长过快,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在60年代初,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中后期,如1960年重工业产值占工农总产值的42.8%,1997年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4%,1986年工农业增长率Z比达18.1:1。重工业发展超前,给农业造成超资源需求,使农业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由于重工业产品的自我服务型结构,对农业没有形成决定性的支撑力量,农产品在重工业中的投资率低。%1.城乡二元法制结构的现状㈠法律意识的差异大农村的人普遍认为法律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帮助,他们

7、也不需要法律。农民觉得法律没用,是因为自C身边涉及的法律问题较少。在广大农村,道徳约束和村委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两犬法宝。当这两人法宝都不管用的吋候,村民选择的是“私了”,而不是选择通过法律来解决问题。农民没有想过当道德缺乏刚性的约束,而村委调解乂因各种原因而显失公平的时候,他们的合法权益该如何维护。而城市的人对法律的认识却存在两种看法。首先在法律水平上,城市人存在共识,他们都认为自己对法律有一定的认识。而不同的是,一部分人认为法律是止义的,可以用來维护口己的合法权益;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法律是政府的统治工具,是欺压百姓的。

8、城乡法律意识的差异可简单归因于经济的发展程度和民众对公共机构的信任程度。农民的法律意识薄弱,对法律了解程度低,是因为当地的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呼唤很高的法律水平,同时村民对村委是信任的。而城市的经济环境急需法制的配套,同吋公民对政府是不信任的。㈡对法律的需求不同人们对法律的需求是有所选择的,法律作用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