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

浅论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

ID:46746525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_第1页
浅论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_第2页
浅论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_第3页
浅论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_第4页
浅论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136-01《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江泽民总书记就经常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杨振宁教授通过比较中、外留学生的不同也曾指出,中国学生在数学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因此,中国人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需要提倡创新教育。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一、要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中的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指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于髙中生来说,能够解决他感到困惑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属于创新。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二、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的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意志、志向、毅力等创造性人格因素为支撑。因此要增强教师对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愉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

3、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因为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所以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

4、沟通,营造和谐、宽松、民主、平等、互相信任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挖掘他们创新的潜能。三、提倡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创新行为。提出问题能力是数学创新的基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祕,成为自觉的学习者;还可以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培养他们勇于怀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锻炼其意志,提高其

5、素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和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它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要求。

6、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手、眼、口、心的体验并转化为内心体验后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因此应该做到:变教师单向传输,为师生共同探求;变示范解题,为指导学生解题;变教师解释难点,为指导学生攻关;变学生当观看教学,为学生参与教学。具体地说,应包括: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参与教学重点的选择;参与教学难点的突破;参与领悟的过程。2、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有利

7、武器。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3、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

8、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4、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