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和笔墨运用

浅谈传统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和笔墨运用

ID:46748585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传统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和笔墨运用_第1页
浅谈传统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和笔墨运用_第2页
浅谈传统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和笔墨运用_第3页
浅谈传统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和笔墨运用_第4页
浅谈传统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和笔墨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传统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和笔墨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传统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和笔墨运用【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传统写意人物画屮的造型和笔墨运用问题,认为传统写意人物画在其慢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画家的艺术实践和探索,逐渐日趋成熟和完善,并且总结出了一系列对于人物画的创作实践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造型、笔墨上的宝贵经验,值得后來者学习、研究和借鉴。【关键词】传统;写意人物画;造型;笔墨传统人物画主要以线为造型手段,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绘画思想,主张“以书入画”,即绘画用笔应与书法用笔相类同,两者具有相同的美学特征。从张彦远的“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到清人王学浩的“作画第一论笔墨”,

2、以及王维的“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显而易见,“笔墨”在中国画表现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物画是一个涵盖造型和笔墨的综合体。舍弃任何一方均不合适,画论中虽有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然而这只是苏轼站在笔墨和用笔的角度对于画艺鉴评的主张。人物画毕竟要涉及到造型,所以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应物象形”就被列为六法中重要的一法,唐代张彦远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因为人物画贵在传神,无形,神便无所依托。造型和笔墨是传统人物画的两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人物画的创作实践和发展。无形无以立像,同时,笔墨又是造型的有益补充,两者相互协作,才能更加充分恰当地表

3、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传统写意人物画中的造型传统写意人物画是在工笔画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早在盛唐吴道子时,写意人物画开始得以萌发,由于他在后来受民间壁画的影响,加之其个性因素,一变原来“游丝描”而为“磊落挥霍如纯菜条”的笔法。再到后期有宽窄、轻重、快慢变化的“兰叶描”。“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不同于过去顾、陆以来的绵密体制,张彦远称其风格为“疏体”(即现在习惯所称的“写意画”)。写意:就是用最简练概括的笔墨形式去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溶入作者的主观感受,借以抒发自身的情感。正如唐代画家张?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4、”。中国绘画侣导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艺术形象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它是i种主客观的高度统一。齐白石曾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似与不似”也一直是中国画造型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然而不论是“以形写神”,“应物象形”还是“传神阿睹”等,传统人物画都倡导一种写实主义精神,即古人所谓的“写真”。尽管如此,由于时代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之一些文人绘画思想的引导,传统人物画往往摆脱不了某种程式的制约。那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以及后来画谱,笺谱的广泛流传,倒置了人物画的千人一面,万人一手的程式化倾向,一代代陈陈相因,毫无生气Z习弊,这

5、种程式化的弊病无疑是艺术发展的障碍。但从另一角度來分析,它却标志着艺术的成熟,它是古代艺术家们经过千百年的艺术总结和经验,是古代绘画艺术精髓之所在。传统人物画笔墨表现是古代艺术之精华,就是今天看来仍不失其艺术感染力。如果现在我们仍然沿用莫固有的表现方法却未免有所过时,但它却是我们的营养源泉和原动力,也是我们前行的阶梯,促使我们不断走向未来。这就如同唐诗宋词及文言文一样,尽管我们今天写文章不会再象古人那样“Z乎者也”,但占代流传下来的文学经典依然有其文化魅力,滋润着我们的文学事业不断健康稳步地发展。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缺乏继承,创新就会

6、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二、传统写意人物画的笔墨运用笔墨是构成传统写意人物画的重要因素。古人就有“无笔墨无以成画”之说,清代壬学浩在其《山南论画》中也有“作画第一论笔墨”,“笔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传统人物画在表现上的突出特征就是以线造型,所以可以说屮国画就是线的艺术,然而自然物象本身并无“线”可言,它是画家经过主观抽象加丁、提练概括的结果,是物我合一的高度统一,山于线条的丰富变化及独特的审美趣味,使其在恰当描绘客观对象风貌神采的同时,也映衬出画家的品性及人格魅力。东晋画家顾恺之以莫“紧劲联绵、循环超忽”,“春云浮空、

7、流水行地”的线描法,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春蚕吐丝”。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作品可以看到这种造型的特点。唐代吴道子发展了张僧繇的简括•笔墨技巧,张彦远评曰“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即是对其用线的形象描述。吴道子中年以后,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遒劲奔放、变化丰富的“苑菜条式”的描法,人物衣袖似有一种迎风起舞的动势,人们习惯用“吴带当风”概括其艺术特征。吴道子在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基础上,把线条的表现力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后世尊为典范。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卷》,人物动态各异、服饰多样、衣带飘举,犹存“吴带当风”特色。明代陈洪绶,

8、创造了“游丝描”,笔法细圆并有方析,用线劲健连绵且有雕凿Z感,其所绘《水浒叶子》、《博古叶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