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喷管射流流场的研究状况

浅谈喷管射流流场的研究状况

ID:46752311

大小: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喷管射流流场的研究状况_第1页
浅谈喷管射流流场的研究状况_第2页
浅谈喷管射流流场的研究状况_第3页
浅谈喷管射流流场的研究状况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喷管射流流场的研究状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喷管射流流场的研究状况浅谈喷管射流流场的研究状况摘要:射流是流体运动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在很多工程技术领域都用到了射流的理论和技术。转炉炼钢中,作为氧气炼钢关键设备的氧枪就是射流理论和技术在冶金中应用的一个重耍领域,氧枪产生的氧射流的特点及氧射流对铁水熔池的冲击作用状况,直接影响着氧气转炉冶炼生产的产量、质量、原材料消耗、生产作业率和环境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对喷管射流情况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键词:Laval喷管射流研究状况刖S射流是工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因此很早以前人们就对射流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目前对于射流流场这一问题的研究

2、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其一,是通过实验手段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实验研究是人们早期认识这一问题的主耍手段,随着实验条件的改进和实验技术的进步,实验研究在解决问题中发挥着重耍的作用。但是在提供整个流场的全部信息方而或者人们需要知道流场的瞬态结构以及瞬时量的脉动信息时,现有的实验手段仍显得不足;其二,着重分析和探讨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也就是对激波与边界层干扰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其三,是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直接解激波作用下的边界层方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方法的快速发展,计算流体力学(CFD)成为现代流体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方法

3、成为同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并列的一种研究方法,但对计算机的硬件条件和计算方法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Laval喷管的超音速流场问题的研究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产生激波与激波产生位置问题[1]。因此加强对Laval喷管射流流场问题的研究,建立有效的估算和预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该问题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关注和重视。1射流流场的实验研究风洞是进行空气动力学试验的一项基本设备。迄今为止的大部分空气动力学试验都是在风洞中完成的。1939年Ferd[2]在超音速风洞的试验中,观察到机翼后缘的流场变化情况,得出了激波在流场中的存在情况。1946年Liepmann[3]>

4、1947年,Ackeret>Feldmann和Rott等的试验在超音速风洞中对激波和流场的情况进行了研究。1957年Wehrmann和W订le也观测到射流既产生环形涡,也产生螺旋形涡:并且对于一给定的射流产纶环形涡的频率与射流出口速度成正比。对于流场中各参数测量的实验研究多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进行测量。Simpson最早应用LDV测量了湍流流场的各参数,其后Nakayama和Patrick分别测量了机翼后缘流场上的各参数情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何中伟研究了沿圆管内发展的高超音速流的结构。在实验中管内产生的激波主要是斜激波形态。林春峰利用新一代的先进

5、流场测量技术,粒子图像速度仪(PIV),对轴对称的超声速冲击射流流场进行了详细测量。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的蔡志鹏对以射流中心线偏转所引起的流场各点速度的偏移进行了研究。中国航天机电集团陈延辉研究认为自由射流超声速喷管的出口流场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发动机、燃烧室等试验件的研究质量,自由射流喷管出口流场的品质代表了试验台的技术水准。1974年Carling,J.C•和Hunt,B.L将研究重点放在超声速冲击射流的方向上,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从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各国相继研究、发展、建造了一些先进的高超声速实验设备。这期间主要是对飞行器的

6、研究最为突出。2射流流场的理论研究对于射流的研究最早的学者,首推施里赫廷(Schlichting1933)和Bickley(1939),他们分别从理论上推导出平面层流射流的速度分布和流量。Andrade和Tsien(1937)则对平面层流射流做了量测,并证实了施里赫廷、Bickley的理论分析。雷卡切夫(1871)提出了测定旋转的螺旋桨升力的方法;马赫(E.Mach,1887)研究了抛射体以超声速运动时产生的波,得到了马赫角关系。普朗特(Prandtl)和迈尔(Th.Meyer)1908年提出了斜激波和膨胀波理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王世芬和李清泉

7、提出了高超咅速湍流分离激波结构不稳定性的理论。早期的稳定性分析研究的重点在于射流稳定性与轴对称模态和螺旋模态以及二者Z间的关系。Batchelor与Gill(1962)在平行流的假设下,利用线性小扰动理论研究了无粘、速度剖面为top-hat形状的层流轴对称射流在轴对称模态和螺旋模态作用下的线性稳定性问题。Michalke(1971)也采用平行流假设,研究具有双曲正切速度剖面的射流的稳定性。3射流流场的数值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方法的快速发展,计算流体力学成为现代流体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68年Magnus>Gallaher和Yoshihara用时

8、间推进法求解了超临界有激波机翼绕流流场的Euler方程组,他们首次用吋间推进法得到了一个收敛的定常解;19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