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途径

浅谈小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途径

ID:46755460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小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途径_第1页
浅谈小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途径_第2页
浅谈小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途径_第3页
浅谈小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途径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积累习作材料的途径重庆市长寿区晏家实验小学校陈学事物总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材料属于文章内容的范畴。写文章不能供给读者足够的材料,就是内容空洞。在文章内容中,材料是第一位的,它又是写作活动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对材料的积累,即要求学生注重对书本知识的积累和平时的生活片段、随笔的记录的收集,丰富习作材料,做到写作文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从哪些方面指导学生积累习作材料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教育学生要立足于生活实践,热爱生活,不做生活的旁观者。文章的

2、字字句句是作者“想”出来的,但这种“想”是以作者所拥有的材料为基础,这些材料主要来源于作者在自己生活中的体验的积累。文章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是材料的本源。许多成功的作品,如矛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家》,表现的都是作者自己熟悉的生活,有的还隐含着自己的经历。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要关心生活,投入生活实践,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日常生活中搜集直接的写作材料。在这一环节上,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一是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一定观察顺序认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通过指导

3、,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二是精心组织活动,营造学生观察的氛围。在校内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跳绳比赛......;在户外,组织学生去放风筝、爬山、搬螃蟹等活动。活动之前,告诉学生写作的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活动,带着感情去观察,去获取生活、具体的写作题材。每次活动后,指导学生多角度写作,或写活动片段,或写观察日记,或写活动感受。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又使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有所体验,为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二、加强阅读,增加阅历,丰富积累量。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要“尽天下之

4、大观以助吾气”;苏轼认为司马迁“行天下”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可见,阅读对写作是多么的重要。通过读书,不仅使学生受到书中人物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的感染,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深化,而且锻炼了语言感受能力,受到美的感染。阅读少,感悟语言的机会就少,积累的词语、句子也少,遣词造句就困难,写作时表情达意就受到限制。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所得。其一是在课堂上开展朗读比赛、开故事会、演课本剧,培养学生读书的乐趣;其二是带头捐书,动员学生们捐书、订报,成立图书角,定时利用中

5、午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其三是将课后作业时间尽量空出来,要求学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利用午会讲述自己的见闻,丰富学生的语言,同时,提倡学生每天在家阅读半小时的课外读物;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使学生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获取了写作的养料,养成了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三、加强背诵,欣赏摘录词句,积累写作语言,丰富语汇。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充分表明了积累词句与写文章的密切关系。学生作文时语言贫乏,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很难达到真情实感。造成这样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语言单一,不善于积累优美的佳词佳

6、句。背诵是积累材料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除了要求学生熟背指定要求背诵的课文外,我还鼓励学生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课文或文章的片段,并定时组织学生将近阶段背诵的文章在全班交流,让大家共同分享。这样,通过背诵课文或优美的片段,来丰富自己的写作语言,积累写作材料。摘录佳词佳句是积累材料最简便而又有效的方法。对于在读书中发现的好词佳句,在短时间不能背诵或背诵比较困难的就把这些佳词佳句摘录下来,以备写作之用。我要求学生人手一本摘录本,将在课外阅读中发现到的优美词句,连同自己读书的感受一并记下来。并定时进行摘录本评比,看谁摘抄的格式最完美,

7、字迹最工整,摘抄的内容最有价值,以此来激励学生持之以恒进行摘抄。同时,让学生交流摘抄的佳词佳句,谈感受,让学生享受劳动的果实。通过背诵和摘录佳词佳句,不断积累学生的写作语言,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总之,在教学中,只有我们认识到积累材料对写作的重要性,才能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它,为作文教学的改革谱写新篇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