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授课中的分层教学、分组指导

浅谈新授课中的分层教学、分组指导

ID:46755952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新授课中的分层教学、分组指导_第1页
浅谈新授课中的分层教学、分组指导_第2页
浅谈新授课中的分层教学、分组指导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授课中的分层教学、分组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授课中的分层教学、分组指导摘要:在练习课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新授课时,又该如何体现分层教学,分组指导呢?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关键词:新授课;分层教学;分组指导;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60-01在练习课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学牛得到相应的发展,分层教学、分组指导也体现的较为突出,更易操作。那么,在新授课时,乂该如何体现分层教学,分组指导呢?下

2、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一、导入新课,注重知识迁移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先天就有好奇心,具有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性。教师在导入新课前一定要为新授课做好铺垫,让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我很棒”、“我能行”的心态,然后利用孩子“好奇”的特点,进行知识的迁移,使孩子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新课导入时,是在学生原有“厘米和米”的基础上,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让学生先复习“厘米和米的认识”,再现表象,并能准确用手势表示出来。接下来组织活动促成知识迁移

3、,巧妙的出示设计好计划的一组复习题,如下;请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大树高约12()2、一只铅笔大约长18()3、千枚一元碉币大约厚2()前两题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但第3题学生在讨论时便出现了争执,主要是部分学牛主张用“厘米”做单位,而另一些预习过的学牛则主张用“毫米”做单位,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通常教师这时会加以小结,给以肯定或是否定,随后便导入新课了。英实这个时候正址进行“分层”的最佳时机。因为只有在争执中,再矛盾中,学生的好奇心才会膨胀,而此时的注意力也最为集中,求知的欲望也更为迫切,每个

4、学生都在动脑思考,急于解决这个问题。想像一下,在一场争执过后,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犹如将一块石头投入宁静的湖水中,顿时激起片片涟漪。而一波过后一波又起,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又会站起来反驳,这又是一个小小的争论的开始。双方又各抒己见,其余持不同观念的学生也可互相帮助,发表见解。在这场争执中,优等生逐步脱颖而出,把自己已会的后继性例题讲述给别人听,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优等牛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而且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我们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很聪明的小男孩,他连举手都没顾上就站

5、了起来,说:“老师,一元的硬币太一一薄了!不能再用厘米做单位,一厘米有手指那么宽,怎么能行呢?就耍用比厘米还一一小的单位:毫米。”这个孩子边说边用手势表示着,有了他的这一番讲述,其余40%的中上或中等生也就对毫米有了初步了解,他的讲解要比教师的讲解更易让孩子接受。至于后进生当然不能放奔,这时教师再根据孩子的汇报加以小结:“对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这样给后进生一个补差的机会,又给优等生一个全面了解的机会,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很轻松地将不同层次的学

6、生引进了新课。二、教学新知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分组合作通过在新授课堂中实施分层数学,分组指导,我的学牛对数学有了极高的学高的兴趣。我想有了孩子们的信心和希槊,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