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培养

ID:46757293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培养摘要:培养幼儿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长期、随机的过程。整个培养过程要求教育既从理性层次明确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基本内涵,又能选择恰当的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培养方式。只有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力,幼儿长大后,才能面对人生的难题,才会不被吓倒、压倒,成为有作为的人才。关键词:幼儿;心理承受力;内涵;培养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56-02一直以来,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比较注垂智力的培养,重视身体的健康,而对心理承受力一直不够重视。尤其是今天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处于众星捧月、掌中Z宝的地位。

2、许多家长对孩子放纵,娇惯,重视孩子的衣食住行,却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情,却吝啬一点时间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总以为给孩子最舒适的生活条件、给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付出,却忽视了人生的成长必须经历风雨的吹打,才能看见彩虹的升起。所以,导致今天的很多孩子对一些耐受痛苦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极低。而所谓心理承受力,就是对客观境遇的认识和驾驭,对挫折的防御,对变化的判断能力。没有心理承受力,人犹如一根筷子,一“折”就断,有了心理承受力,人就象一捆筷子,很有韧性和弹性。因此,培养幼儿心理承受力是十分重要的。一、幼儿心理承受力的现状1.专横。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无法和他

3、人友好相处,受不得一点违逆,凡事都得顺他的心。2•自卑。缺乏自信心,无法接受任务或承受不了参与活动后得到的评价,不思进取。3•脆弱,输不起。受表扬高兴,却难以接受一点点的批评。4•缺乏忍耐力。稍微遇到点困难,就哭鼻子,挥眼泪,不敢碰硬。5•缺乏持久性。无法保持动作过程的完整和连续,虎头蛇尾。6•缺乏拼搏精神。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不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培养幼儿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长期、随机的过程。整个培养过程要求教育既从理性层次明确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基本内涵,又能选择恰当的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培养方式。二、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基木内涵1.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宽度。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宽度是指幼

4、儿能够承受來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刺激。比如在生活上,孩子有着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的一系列事;在学习上,能不骄不躁,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与人交往方面,孩了性格开朗,热情待人,谦逊宽容,且有着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就说这个幼儿具备了心理承受力的宽度,孩子已经在心中构筑了一条长长的“心理大堤”。1.幼儿心理承受力的韧度。心理承受力的韧度是指幼儿在遭受挫折时不消极,能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一些孩子赢得输不得。表扬可以,可一旦受到批评就垂头丧气或哭鼻子大闹,这就是缺乏心理承受力的韧度。有了心理承受力的韧度,孩子心理的“大堤”就能增添稳固性。3•幼儿心理承受力的深度。心

5、理承受力的深度较韧度更高层次,是指幼儿能经受住屡屡的挫折而不消沉:比如一些单亲幼儿经历了父母的离弃,又得承受来自同伴间的压力,在学习上又遇到了困难等,孩子能经受得住这一系列的挫折,就具备了心理承受力的深度,孩子心理的“大堤”将不怕风吹雨打,顽强屹立。三、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培养1•健全的个性培养,是提高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前提。幼儿的个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对环境刺激和内在压力的反应方式,决定着幼儿对挫折的容忍能力。难于想象一个性情古怪暴躁的人能容忍來自各方面的压力。相反,一个性格开朗、意志坚强、个性健全的幼儿即使面对挫折,也较少焦虑不安,垂头丧气。健全的个性源于幼儿对客观世界各种

6、事物的正确认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孩子知道人人都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缺点,做事要力争胜利,但也可能要面对失败等。培养健全的个性,要让孩子从小逐渐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让孩子懂得体谅、同情、理解和尊重他人,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一些性情抑郁的幼儿,由于不善于与人交往,思想很封闭,也很复杂。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他会长久地闷闷不乐,无法集中精力从事活动。教师要先改变幼儿这种不良的性格特征,引导幼儿走向集体,让孩子学会与同伴友好交往,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教他正确対待,只有先培养健全的个性特征,才能让孩子学会承受来自各

7、方面的刺激和压力。2•正确的优质家教,是提升幼儿心理承受力的保障。成人的言行対孩子冇极强的暗示性。家长除了以自身对待事物的积极态度来影响幼儿以外,还耍做孩子的知心人,在他取得成功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在他遭受失败时与他共同面对失败,找出原因,鼓励他跌倒了爬起来再干,家长对孩子不宜期望过高,否则屡屡的失败会超出幼儿心理承受的极限,家长要放弃“一包到底”的养儿方法,而是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服务方法,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少一点“精心照料”,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小困难,面对大困难。如一个在家衣来伸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