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雕塑对材料的综合运用

浅谈中国当代雕塑对材料的综合运用

ID:46758080

大小: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中国当代雕塑对材料的综合运用_第1页
浅谈中国当代雕塑对材料的综合运用_第2页
浅谈中国当代雕塑对材料的综合运用_第3页
浅谈中国当代雕塑对材料的综合运用_第4页
浅谈中国当代雕塑对材料的综合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当代雕塑对材料的综合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当代雕塑对材料的综合运用摘要:在雕塑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永恒的话题。在当今的社会,任何一种自然或工业产物,都无不被雕塑家作为表达自我艺术语言的媒介。雕塑家通过对新、旧材料的探索、拓展,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当下中国社会背景,重新对材料进行解构,使得雕塑材料的内涵及形体都有着根本性的变化。关键词:中国当代;雕塑材料;个性艺术语言;重新解构一、中国当代雕塑的兴起八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其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自然,雕塑艺术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中国雕塑写实传统风格与西方现代雕塑在内容

2、、形式、观念上产生冲突。在剧烈的冲突下,引发了中国年轻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的首场运动“85”美术新潮。在这股新潮的趋势下,中国雕塑受到极大的影响,年轻的雕塑家开始不断地学习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材料的尝试和运用方法。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工业技术的发展,客观上为雕塑家提供了更多的新材料。进入90年代,中国的雕塑作品开始由单纯的模仿西方现代主义雕塑,进而转变为有明显中国文化特点的实验雕塑。这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雕塑家,如项金国、展望、王强等。他们在学习西方先进观念、材料技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找个性化的方法,并

3、且把中国独有的本土文化带入到他们的作品中。二、中国当代雕塑中的材料运用工业技术的提高,使得同样的一种材料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观者眼前。中国当代雕塑对材料的运用,不论是从种类、工艺、还是功能上都是在不断地寻求创新。因此当代雕塑对材料的运用不再仅仅是泥、石、土、铜等,而向一切可被雕塑家利用的资源。这样雕塑家才能从不同的材料上寻求灵感,创作出更多风格各异的作品。(一)当代雕塑对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展望是具有重要代表性的人物。他很早就开始了对雕塑创作的思考,不断通过新的技术、材料和观念来进行雕塑创作。展望最为人所熟知的作

4、品是不锈钢假山石。以不锈钢来表现假山石,使得观者感受到与传统假山石带来的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效果。不锈钢的光滑、反光的表面,使得自古就有的假山石艺术形式在当今的社会氛围中,重新被人们认识且带有强烈的现代感。这也形成了展望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此外,他以不锈钢为材质还创作了如“公海浮石”、“珠峰计划”等系列作品。展望通过不锈钢这种坚硬、光滑的材质,来构建出一个其对社会所期望的精神层面,并通过其对传统的园林等进行包装改造,使其富有工业时代美感。该作品在揭示人文精神含义的同时,也显得与现代工业城市的建筑更加和谐。(二)中国当代雕塑对综合材料

5、的运用“综合材料雕塑”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被提出来的,指的是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材料同时运用于一件雕塑作品中。其主要特点在于使用材料的特性,是由材料本身具有的材质特点来构成雕塑的形式美。这时起,中国雕塑家开始突破传统写实为主的手法,使材料性雕塑成为与时代相呼应的艺术语言。当时的代表人物有隋建国、项金国、许正龙等。如在90年代初,隋建国通过对石、铁、木等材料的反复尝试,从中发现了沉稳、厚实的内在材质特点。其代表作品为《地罡》,在作品形式上采用将钢筋或者螺纹钢与天然的石块镶嵌结合,把自然形态的石头和现代工业社会产生的钢铁紧

6、紧的束缚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生既如此的感觉。时下的雕塑语言表达方式上,呈现出来的多样化使得艺术界对雕塑的界定越来越模糊。在当代更多的艺术家通过使用综合材料来创作出装置艺术、观念雕塑,来表达对当代社会的看法和思考。如今欧洲装置艺术已经是一种普遍的表达雕塑家个性语言的途径。而在中国当代雕塑家对综合材料的运用中,也不断地在作品中加入中国民族特色元素。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蔡国强、黄永?f、艾未未等,他们的作品中融合了强烈的民族元素和表达了对中国当代社会的独特看法与理解。蔡国强的装置作品《草船借箭》运用了木船、风帆、羽箭、金属绳子、

7、中国旗和电扇等多种材料元素。展厅中的小木船,船身被稻草包裹着,并插满羽箭,船尾竖着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整条船被悬吊在半空中。这显然是借用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典故“草船借箭”,使得作品蕴含了强烈的民族色彩。《草船借箭》于1998年在美国纽约当代艺术中心展出,其本意是暗指国际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艺术评论家费大为认为,国旗可以表明蔡国强的观点:对中国的批判和攻击是有利于中国。而船身的每一个细缝都插满了羽箭,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粗暴的感觉,但是形式上又非常的好看和贴合意境。蔡国强起初是以爆炸艺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同样在《草船借箭》上我

8、们也看到爆炸的影子。对于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西方人来说,《草船借箭》看起来更像似一个爆炸体。这也使得蔡国强在自己的作品中能够找到共通点,保持自己对独特“放射状“艺术语言的追求。这面国旗同样向参观作品的西方人标示出了作品的岀处,也为作品本身标示出“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