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

ID:46780860

大小:587.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27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_第1页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_第2页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_第3页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_第4页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①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曾有一句诗:“领异标新二月花。”英国文学家王尔德也曾说过:“第一个把女子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那简直是蠢才了。问:郑板桥和王尔德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文贵新,立意更应该有所创新,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③有一位画家,爱画山水画。朋友请他画一幅青松图,他画了一棵挺拔的青松,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后来他想:松树和柏树是同科植物,如果画上柏树就更好了。于是又画上柏树。又一想:再画上竹和梅,不就成了“岁寒三友”吗?于是又挥笔画上了竹和梅!画着画着,他又想:有松需有山,有山必有石……当他把这幅画送给朋友时,

2、朋友怎么也看不出这幅画要表现什么。评述: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作品只能有一个中心,如果这也想表现,那也想表现,结果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在确定了中心后,写作时所有的事件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一篇文章只能立一个“意”,表现一个中心,否则,意多势必乱文。二、什么是立意?“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心思想好比是统帅,材料、词句好比是士兵,没有统帅的士兵是乌合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王夫之的话说明:一

3、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三、写文章为什么要讲求立意?评述:立意是写作的前提,深刻、新颖、明确的立意是文章成功的根本保证。立意怎样才算深刻?要言到别人都未发现的事物本质,。正是由于根据所见所闻,深刻揭露了奴隶制度的野蛮与残忍。”美国著名作家斯陀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一出版就轰动了世界,出版后的几天内就卖了一万多册。由于这本书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斯陀夫人受到美国总统林肯的接见。这件事也证明了深刻的立意关系到一部作品的成败,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1

4、.整体性原则2.多向性原则3.筛选性原则1.理清对象2.分清主次3.辨清关系4.析清含义审题的原则审题的要点二、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与方法立意是写作的前提,深刻、新颖、明确的立意是文章成功的根本保证。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是从生活中来的。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四、写文章时应怎样立意?给材料作文,是高考采用多年的作文

5、命题形式。从所给材料类型看,分文字性材料(包括文章、说法、现象、成语典故等)、非文字性材料(如图表或图画等);从所给材料数量看,一则或多则;从所给材料的作文要求看,无外乎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三种文体。就高考而言,主要是根据所给材料写议论性文章。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命题意图的明确的论点。很多考生提炼不出明确的论点,因而议往往失去中心;有些考生论点虽明确,却不能紧扣所给材料,不符合命题意图,也就是说,不是最佳立意。这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文章的质量。下面说说如何从材料总提炼出符合命题的立意:1、单项材料:A、查原因:[示例1]一个六岁的孩

6、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结果:小孩子切苹果发现了规则的五角星图案。原因:小孩有一颗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立意: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

7、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练习题:郑人叫他的妻子给他做一条裤子,妻子问:“新裤子做成哪种样式的?”丈夫说:“跟我的旧裤子一样。”妻子于是把新裤子剪坏几处,让它像旧的一样。结果:妻子把新裤子剪坏几处,让它像旧的一样。原因:妻子做事教条,墨守成规。立意:做事情要避免僵化、教条。B、抓关键词语: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从出题人的观点、态度,提示发散出题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去把握的,出题人的写作提示,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思考内容。[示

8、例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