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陆教授援药理论探究

王新陆教授援药理论探究

ID:46782507

大小:7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王新陆教授援药理论探究_第1页
王新陆教授援药理论探究_第2页
王新陆教授援药理论探究_第3页
王新陆教授援药理论探究_第4页
王新陆教授援药理论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新陆教授援药理论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新陆教授援药理论探究摘要:王新陆教授在多年用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提出了援药理论,不仅极大丰富了中医的组方配伍原则,而且为中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O关键词:王新陆;援药理论;方剂组方;疗效口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4-0701-02AnalysisonAssistantMedicationTheoryofProfessorWangXinDIuHANPing(DepartmentofNeurology,QingdaoHiserHos

2、pital,Qingdao266033,Shandong,China)Abstract:TheassistantmedicationtheorywascreatedbyProfessorWangXin-luthroughtheprocessofcarefulrepeatedstudies,analysisofmodernpharmacologicaldocumentsandclinicalexperiencesofmanyyears・Ithasbecomeanimportantcomponentforairanging

3、prescriptions,andimprovestherapeuticeffectsinclinicalpractice.□Keywords:WangXin□lu;assistantmedicationtheory;arrangingprescriptions;therapeuticeffects收稿日期:2009-11-10作者简介:韩萍(1980-),女,山东济南人,博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王新陆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曾师从中医名家徐国仟先

4、生,并受业于名医周凤梧、李克绍教授等,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医术精湛,用药十分精到,经验颇丰,首创援药理论。笔者有幸随师应诊,现将王教授援药理论整理介绍如下。1援药理论概述1.1定义口《说文解字》曰:懐,引也。”援药,顾名思义,支援、支持之药也。王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中药对人体某些靶点有十分确切的作用,但不能用传统的中医理论或中药功效来解释,于是提出了援药”的新概念。懷药”的定义,即通过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可直接作用于确切靶器官,对主病、主因、主症有明确治疗作用,配伍到方中能起到缓解症状或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

5、的药物,与君、臣、佐、使并列成为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君、臣、佐、使、援成为新的组方配伍方法。恰当使用援药,可直达病所,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1.2援药举例口王师临证常选用的援药有:连翘、蒲公英、黄苓、吴茱萸,可杀灭幽门螺旋杆菌(Hp);黄连、葛根降血糖;黄苓、牛膝、钩藤、桑寄生、炒杜仲、急性子、菊花、草决明、马兜铃等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病;穿山龙、合欢皮、五味子、露蜂房、淫羊翟、乌梅等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过敏性疾病;荷叶、虎杖、山楂、何首乌、泽泻可以调整血脂;苦参、甘松、黄连抗心律失常;淫

6、羊薑、穿山龙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可治疗哮喘;大黑豆、爵床治疗蛋白尿;绿萼梅可改善胃动力障碍;旱莲草可防治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突眼;木瓜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蛾药治疗扁桃体炎;白花蛇舌草有抗肿瘤作用,可治疗胃癌;瓦楞子、海嫖鞘等所含碳酸钙可中和胃酸,能有效抑制胃酸过多;川贝母有抗溃疡作用;莪术能兴奋胃肠平滑肌,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癌作用等等。2援药理论提出的意义2.1凸显中药对症治疗典范口目前,中医临床遣药通常注重药物的药性以及对因、对证、对病功效,而忽视其对症治疗的作用。其实,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伴随着各种症状或体征,如疼痛

7、、眩晕、咳嗽、气喘,持续发热、出血、呕吐、腹泻、蛋白尿等,给病人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它们是构成疾病和证候的基本元素,又常常是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的原因。中药的对症功效是指中药消除或缓解患者痛苦症状或临床体征的作用。组方中恰当使用对症药物,可及时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使之向良好的方向转化。它摆脱了中药的药性特征,是药物本身所含有的特殊化学成分对机体某一症状(体征)的调节作用。这正与援药的特点不谋而合。□援药消除或减轻症状的效应,不因病证的性质及病人的体质而改变。以止痛中药延胡索为例,其性辛温,传统中药学认为其可活血化瘀、

8、行气止痛,主要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痛证。但放眼临床,无论寒温、虚实,在各种性质的痛证中本品均有所应用。原因是其所含的延胡索乙素能降低中枢痛阀,使人处于一个相对无痛苦的状态[1]。2.2为现代药理成果应用于中医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口现代医学虽然对中药药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成果很难应用于中医临床。目前虽有中西医结合之说,但临床大都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