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油区西部辫状河储层描述方法研究

纯油区西部辫状河储层描述方法研究

ID:46787050

大小:6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纯油区西部辫状河储层描述方法研究_第1页
纯油区西部辫状河储层描述方法研究_第2页
纯油区西部辫状河储层描述方法研究_第3页
纯油区西部辫状河储层描述方法研究_第4页
纯油区西部辫状河储层描述方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纯油区西部辫状河储层描述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纯油区西部辫状河储层描述方法研究摘要萨北开发区PI3时间单元发育辫状河沉积,以其储层物性好、砂体厚度大作为主力油层开釆多年,经过聚驱、后续水驱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原有对辫状河储层的认识己不能满足精细挖潜这一开发需求,本文以纯油区西部北三西区块井网加密的有利条件为基础,应用取心井、测井等资料对辫状河储层描述方法进行研究。关键词辫状河密井网精细描述中图分类号:P631.81萨北开发区北三西区块1964年投入开发,经加密后井网密度达到110.0口/km2,密度高且新井数量大,各类动静态资料齐全,并有新钻两口密闭取心井,地震资料全面,为储层精细解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沉积背景萨葡

2、高油层组属松辽盆地拗陷期的最大沉积体系一北部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北部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青山口组一姚家组一嫩江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北三西位于萨尔图构造北部,葡13单元发育于青山口组-姚家组的水退阶段,此时基准面下降,位于极大水退期。2形成特点研究区内的葡13单元属于近源砂质辫状河,一般发育在距物源区较近的地带,由于坡降大、河水流量变化大,形成的砂体厚度大、物性好、孔渗性好。主要特征为发育大面积辫状水道沉积,河道内由心滩所分隔的单个河流侧向拼接而成网状。3微相识别3.1心滩微相心滩作为辫状河的主要特征,其形成主要是垂向加积的作用的结果,即是多次河水沉积携带的碎屑物在一定条件下垂

3、向加积的形成的砂体。多次洪泛的河水能量强弱不同,变化无规律性,因而其携带沉积的碎屑物不仅纵向上粗细不同,而且没有一定规律的粒度可循,使得垂积形成的砂体内部粒度组成虽冇成层性,却无粒序规则性。3.1.1垂向序列心滩沉积垂向上无明显的正韵律特点。曲线特征为口然电位和自然伽马为箱形,微电极曲线幅度差大。3.1.2砂顶相対深度现代沉积和模拟实验屮证实,心滩坝沉积砂岩顶部高程高于辫状河道砂岩。因此可应用砂顶相对深度法来识别心滩坝。即在辫状河道的沉积部位,砂顶相对深度相对较大,即河道砂体相对大于心滩部位深度。3.1.3砂体厚度分布根据厚度区分心滩与辫状水道是最常用的识别方法。心滩坝为多

4、次洪水期河流的垂向加积形成,砂体一般较厚,研究区心滩厚度一般为5-8mo辫状水道主要为河道充填,砂体厚度相对较薄,多为3-5mo3.2辫状水道辫状水道曲线特征为自然电位呈高幅度,顶底突变的箱状或底部突变、顶部渐变的钟形,曲线光滑;微电位曲线为高幅差,形态为底突顶渐或突的钟形或箱形。但曲线仍没有心滩曲线形态好,幅差大。3.3溢岸砂,河道间泥溢岸砂是特大洪水期河水普遍溢岸形成的砂体,多为顶底突变。在研究区发育较少,容易识别。曲线特征为中幅(差)、单指状或指状互层、极薄层、顶底突变特征。河道间泥曲线为最低幅或夹指形。在研究区发育少,易识别。4夹层发育情况在每次洪泛事件末期发牛的、

5、大范围分布的-种悬浮落淤沉积(落淤层),其垂向加积造成了厚砂层内夹层大多呈水平分布,多为粉砂、泥质粉砂或泥质,多平行于层ifii发育,是心滩的特有岩性标志,夹层厚度较薄,长度不超过心滩沉积的范围。•且在较小范围内同一心滩坝“落淤层”组合唯一。1)泥质夹层微电极曲线幅度低幅差很小几乎为零,自然电位曲线靠近基线,自然伽马回返到高值。2)钙质夹层无渗透性或极差,微电极曲线出现极高值,呈尖峰状,SP无明显变化。3)物性夹层以细砂、粉砂为主,有一定的孔渗性。微电极曲线介于泥砂岩之间,有一定幅差,SP幅度较低。研究区内多为纵向心滩坝,其屮心部位夹层近似水平。在纵轴(长轴)方向上,迎水面

6、夹层稍陡而背水面较平缓。通常垂积体角度在迎水面最不超过10。,背水面一般角度不超过5。,横轴(短轴)方向夹层在心滩两翼略有倾斜,角度小于5。o5平面组合由于研究区大面积发育辫状水道和心滩,描述时主要掌握辫状水道和心滩的形态和规模大小,呈“宽坝窄河道”样式。在沉积基准面相对下降期,河道负载能力减弱,辫状水道携带的大量碎屑物快速?载,形成纵、横分布的心滩,心滩的形成致使河流进一步分流、改道,河道不断迁移,形成新的主水流方向。依据此理论模式,认为心滩相对发育的地带,河道不发育,反之亦然。在工作中,面对的是河道、心滩多次覆盖、叠置的结果,只能判断出河流最后定型的结果,在河道心滩叠加

7、的部位,砂体发育更厚,在相对变薄的部位则识别为最后一期辫状水道。在有关文献中查询到前人研究辫状水道宽度与心滩宽度比约为1:4.5,心滩坝宽与长比约为1:2,以此为参考,在工作中描绘心滩规模时根据砂体发育状况进行调整,研究区描述辫状水道宽度一般控制在1-3个井位,也冇部分水道宽度较窄,不足lOOlHo针对单一心滩识别,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以下区分:1)心滩内夹层匹配情况。若在较小范围内,临井间心滩内部夹层差异较大,则可能属于不同心滩。2)不同的心滩砂体在沉积韵律、发育厚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测井曲线上的差异,也可以作为判别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