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探究进展

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探究进展

ID:46789636

大小:8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27

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探究进展_第1页
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探究进展_第2页
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探究进展_第3页
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探究进展_第4页
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探究进展摘要综述了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guaniXiaoetWu)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防治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esHope)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在管氏肿腿蜂一松墨天牛寄生体系中有待开展的理论研究内容、管氏肿腿蜂毒液使寄主“保鲜”的生理机制、毒液对寄主组织器官和血淋巴的影响、毒液的组成分析以及毒液中作用于寄主的有效成分等,为该寄生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指出新的途径,以期为提高管氏肿腿蜂的防治效率提供参考。关键词管氏肿腿蜂;松墨天牛;人工繁蜂;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Q969

2、.54;S7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9-0117-04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esHope)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并且是松树毁灭性病害病原一一松材线虫(Bur-saphe1enchusxylophilus)的主要传播媒介[1]。松材线虫病除通过人类活动传播外,松墨天牛是其最主要的传播使者,并协助松材线虫侵入寄主,因此降低松墨天牛在林间的虫口密度是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传播和蔓延的重要途径[2]。天牛类蛀干害虫危害隐蔽,传统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利用昆虫天敌防治天牛恰好能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而

3、且实现了从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无公害化防治的转变。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利用昆虫天敌控制害虫种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也是各级政府防治病虫害的首选措施。松墨天牛的重要天敌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guaniXiaoetWu),在其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寄生蜂,松墨天牛是其主要寄主之一。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国内已开展了许多基础性研究,笔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初步总结了管氏肿腿蜂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利用其防治松墨天牛中的应用情况,同时找出其中仍需深入研究的内容,以期为提高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效果提供依据,为害虫生物防治提出新

4、的思路。1管氏肿腿蜂的研究现状1973年先后在广东、山东等省陆续发现管氏肿腿蜂[3],1983年萧刚柔教授和吴坚先生正式对该蜂进行命名[4]。国内对管氏肿腿蜂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在其生物学特性、人工繁育、实际应用等3个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1.1管氏肿腿蜂的特性2000年陈君等[5]对管氏肿腿蜂的习性、繁育历期、寄生特性等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实验室内管氏肿腿蜂寄生黄粉甲蛹[6]、双条杉天牛[7]的寄生过程包括搜寻、识别、蛰刺、清理寄主、取食、产卵、护幼等过程,对于不同的寄主,管氏肿腿蜂的寄生过程稍有差别[7]。并且寄主的种类会影响管氏肿腿蜂的寄生率、发育

5、历期[8],但是以黄粉甲为寄主繁蜂,与自然寄主相比,对蜂的发育历期影响不大[9]。管氏肿腿蜂为抑性寄生习性(Idiobiontstrategy),母代蜂产卵前必须先蛰刺寄主,注入毒液,使其麻醉,然后在不食不动、毫无抵抗能力的寄主上产卵[10]。对其毒液的特性以及毒液使寄主麻醉的机制还未见深入研究。1.2管氏肿腿蜂的人工繁育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的研究,多以繁蜂寄主的筛选、繁蜂方法以及繁蜂时适宜的蜂虫比例等方面的内容为主。人工繁育管氏肿腿蜂,繁蜂寄主的选择非常关键。管氏肿腿蜂是一种具有学习能力的寄生蜂,利用自然寄主繁育,子代蜂对靶标害虫的寄生率较高[11]。而且

6、自然寄主的繁蜂效果好于替代寄主[12],但是其自然寄主采集难度大,且能够收集到的数量十分有限,也难较长时间保存,不能满足人工大量繁殖的需求,因此寻找合适的繁蜂寄主、提高商品蜂的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6]。资料显示,管氏肿腿蜂的寄主范围涉及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中的22科50余种昆虫[13]o近30年来,已对多种寄主进行了繁蜂试验,其部分结果如表1所示。综合各种因素,认为黄粉甲蛹和意大利蜜蜂雄蛹是具有人工大量扩繁潜力的寄主,繁蜂效果较好,人工饲养简单,可满足人工繁蜂的大量需求,成本低廉。近几年,对利用黄粉甲蛹繁育管氏肿腿蜂的研究较多,发现寄主的营养和活性2个

7、因素与管氏肿腿蜂的繁殖效果关系密切[17]o寄主活性低利于蜂产卵寄生,试验采用低温贮存降低寄主活性,但在低温条件下寄主要消耗营养,减少了子代蜂的营养利用量。因此,找到合适的贮存温度、时间对提高繁育效果至关重要。接蜂寄生时不同蜂虫比对雌蜂产卵量和育出的子代蜂数量有明显的影响[18]o大量研究表明,黄粉甲1〜2日龄的蛹-9°C贮存25d,以2:1的蜂虫比接入种蜂25匸条件下繁育效果最好[6,12,18]。在不对寄主进行预处理(低温贮存或麻醉)的情况下,意大利蜜蜂雄蛹的繁蜂(条件26°C,相对湿度60%,蜂蛹比2:1)效果明显优于黄粉甲蛹。意大利蜜蜂雄蛹的繁蜂成

8、本低(仅为青杨天牛的7.44%)、质量高[14],更重要的是不需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