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指导现代文阅读_文学作品阅读

考前指导现代文阅读_文学作品阅读

ID:46792883

大小:7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考前指导现代文阅读_文学作品阅读_第1页
考前指导现代文阅读_文学作品阅读_第2页
考前指导现代文阅读_文学作品阅读_第3页
考前指导现代文阅读_文学作品阅读_第4页
考前指导现代文阅读_文学作品阅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前指导现代文阅读_文学作品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复习讲座(43)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在高考的阅测读试中,文学作品阅读,主要是指文学散文的阅读。这是根据下列事实作出的判断:2000年全国卷《长城》,2001年《门》,2002年《话说知音》,2003年《乡土情结》,都是文学散文。上个世纪90年代选用的《世间最美的坟墓》、《青菜》、《报秋》,也是文学散文。春季高考和北京卷也大致如此。所以,这里主要说文学散文的阅读。一、文学散文阅读的要领1.关注作品中的“自我”有专家说,散文是一种“白我”文学,“个性”的文学。散文屮的“我”,是真实而独立的写作的主体。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心理体验等,

2、都表现得具体而牛•动,使“我”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读这样的作品,首先要把握住“我”。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我们阅读它,首先要关注作者在“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时,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对“远离尘嚣,孤零地躺在树前里”的托尔斯泰墓的赞扬之意,以及作者的审美倾向;读《长城》,你首先得关注“我”对历史上的“长城”有何评价,对现实的“长城”又是如何看待的,对未来的“长城”即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景。又持何种态度;读《乡土情结》,你首先得关注作者对乡土情结的赞美Z情,关注作者对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华的看法,关注作者是怎样把写个人对家乡的

3、眷恋、思念与对祖国的思念眷恋融为一体的。这些,其实就是作甜的主要内容。关注作品中的“自我”,就是关注作品的主要内容,关注作品内容的核心。正因为如此,所以作品中的“口我”往往就是命题的重点所在。2000年的《长城》是这样,2003年的《乡土情结》也是这样。2.加强对重点段的分析概括所谓重点段,就是集中表达作者独到见解、独到感受的段落。如《话说知音》(参见本讲“典型试题分析”)的第三、四两段,集中表达了作者由“知音”故事而引发的独到见解;知音越多越好,应该求得更多的知音;艺术的追求应坚持不懈,经历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乂如《乡土情结》的第四段,作者将

4、“乡土情结”上升到对民族向心力的高度来认识。这些都是作者的独到Z处,自然也是文章表达的重点。我们说不少考生没冇真正读懂文章,主要是指没有真正读懂这样一些重点段。耐人寻味的是,新世纪以来,凡在重点段落上出的题,往往是答得比较差的。2000年如此,2002年、2003年也如此。怎样加强对重点段的分析、概括呢?一是在上下文段的比较中,看作者在该段中抒发了怎样独到的感受,表达了什么新的见解;二是作段内层次分析(有时还要作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分析),归纳层意,概括全段的内容要眯。拿《乡土情结》的第四段來说,作者先花不少笔墨写百余年来许多人离井别乡、谋生异域的情景,这是写

5、一代代炎黄了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写这些干什么?是为了写他们、赞扬他们不忘桑梓Z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的精神。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那是为了把乡土情结上升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來认识。因此,对乡土情结的歌颂,就是对民族凝聚力的歌颂。解理解到这一步,自然可以认为读懂了,回答相关的试题不会出现大的火误。3.注意提高鉴赏能力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文学作品阅读测试的重点Z-o最后一道综合赏析题,固然考鉴赏能力,其他试题也往往兼顾鉴赏。从鉴赏的重点来说,一般包括谋篇布局的技巧——全文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等。所谓“提高”,就是提

6、高结合作品内容和貝体语境作貝体分析的能力,而不是泛泛而读的所谓能力。如2003年第22题的D项说:"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T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许多考牛被“旧典活用”、“极富新意”等“动人”词语所迷惑而看不出其错。其实“鸟恋旧林……”的比喻,几乎家喻户晓,根木谈不上活用,更谈不上新意。只要把这一比喻与上句“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联系起來看,就能发现这个比喻“形象化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传统”。2000年《长城》第2题笫2问:“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其实只

7、要分析一下第六段的结尾是从“由是人们发现”引出來的,转述的是“人们”的看法,而不是作者与“长城”直接对话,就可以作答。可惜我们的许多考生徒知“结合语境”的说法,而不会作“结合”的分析。这一点上确实要“提高”。二、典型试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话说知音林非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竞会听

8、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