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

ID:46795384

大小:1.94 MB

页数:93页

时间:2019-11-27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_第1页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_第2页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_第3页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_第4页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植物学(下)内容提要与学时分配第四章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及命名2第五章藻类植物4第六章菌类植物和地衣植物4第七章苔藓植物2第八章蕨类植物6第九章裸子植物7第十章被子植物20植物学(下)教材:陆时万,吴国芳主编《植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参考教材:植物解剖学李正理、张新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植物学高信曾高等教育出版社种子植物分类学汪劲武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马炜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植物学滕崇德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植物学学习指导黎维平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植物生物学杨继等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

2、出版社种子植物图谱吴国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安徽植物志安徽植物志编写协作组被子植物胚胎学胡适宜高等教育出版社植物系统学张景钺、梁家骥著植物学(下)第四章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第四章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第一节植物多样性的概念第二节植物的系统分类一、植物的分类方法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四、植物的基本类群五、植物检索表几个基本概念与问题什么是植物系统学?什么是植物分类学?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植物分类学的任务是什么?植物系统学亦称“系统植物学”:研究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建立

3、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为广义植物分类学的一个方面。植物分类学区分植物种类,探索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阐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它与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细胞学、遗传学、古生物学、生物化学都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1、植物界数量大;2、植物界变化多。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第一步必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入手。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植物分类学的历史;自然分类系统

4、和人为分类系统;教材介绍的分类系统。一、植物分类的方法1、植物分类学的历史(1)、古希腊如提奥弗拉斯(Theophrastus371—286B.C)(2)、英国人JohnRay(1628—1705)(3)、李时珍(1518—1593)(4)、吴其濬(1789—1847)(5)、林奈(1707---1778)法国:A.L.Jussieu瑞士:A.P.de.Candolle英国:BenthamandHooker德国:A.W.Eochler艾希勒德国:A.Engler恩格勒英国:J.Hutchinson哈钦松苏联:A.Takhtaja

5、n塔赫他间日本:田村道夫美国:A.Cronquist柯郎奎斯特人类对植物界的研究和认识,有一段漫长的历史。在欧洲,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的本草学家(herbalist)和植物学家(botanist)如提奥弗拉斯(Theophrastus,371—286BC)等,便开始根据植物的经济用途或生长习性,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在我国古代也不乏这方面的学者和著作,其中以明代的李时珍(1518—1593)和清代的吴其濬(1789—1847)最著称。李时珍所编《本草纲目》,将所收集的千余种植物分成草、谷、菜、果和木等五部,和山草,芳草等三十

6、类。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将植物分为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和木等十二类。所有这些分类方法,都不是根据植物的自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仅就一二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此种分类法,称为人为的分类系统(artificialsystem)。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system)则应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和植物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关系。人们为了建立这样的系统,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使其渐臻完

7、善。但直至目前,人们尚未能提出一个完全反映客观规律的植物系统。为什么?2、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系统自然分类系统:利用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和植物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反映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它是对植物的形态、构造、机能以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等方面作了综合的、深入的研究后,所进行的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不问植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而就形态上或习性上某些特点作为分类依据的一种分类方法。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系统比较自然分类系统基础:是其成员的所有特征有利:1、把那些遗传结构

8、最相似的植物归为一类;2、把在系统发育上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归为一类;3、包涵了这些植物的大量资料;4、容易增加成员的新资料;5、有很高的预见价值。不利方面:1、鉴定起来很困难;2、对知道很少的植物分类不可靠或不可能;3、容易随着知识的增加而改变。人为分类系统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