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本土文化资源探析

社会工作本土文化资源探析

ID:46797405

大小:7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7

社会工作本土文化资源探析_第1页
社会工作本土文化资源探析_第2页
社会工作本土文化资源探析_第3页
社会工作本土文化资源探析_第4页
社会工作本土文化资源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本土文化资源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工作本土文化资源探析摘要:社工工作是一个域外概念,在实践层面上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作者认为木土化的前提是对木土文化资源的价值认同,应该从传统文化、社会文化等角度去充分认识社会工作的本土文化资源问题。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文化;资源;屮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一、问题及意义社会工作是一个地道的异域概念,其有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当它进入中国的时候,因为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社会工作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从社会科学角度来看,本土化指的是外来

2、的东西进入另一个文化区域并适应新的环境而生存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本土化往往强调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性,即外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知识体系融入中国本土而发挥作用的过程。王思斌教授在《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一书重点论及社会工作本土化,提出总结本土经验、促进本土经验与国际经验的良性互动和发展,是发展我国社会工作的必由之路,他的论述仅停留在实践、技术等层面,没有触及文化与信仰的领域。其实,笔者认为本土化的前提是对本土资源的价值认同,任何专业都需要理念和价值观的支撑,当我们努力对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休系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同时,理应格外

3、重视另一个问题一一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不应该是西方社会工作知识框架在中国落地生根,而是如何使中国的本土文化资源贡献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价值体系通常认为包括社会价值、专业价值、专业伦理和操作守则。“没冇价值理念作为支持,社会工作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从西方社会工作的发生、发展历史来看,社会工作Z所以从单纯的“助人”活动,正在和将要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社会福利和社会调节机制,正是基督教文化背景在西方发达国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这就提示我们在引入西方社会工作理念的时候,不能忘记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检视、挖掘和

4、利用。在此应该强调,本土化过程必须力避詹姆斯?梅志里(JamesMidgley)在《专业帝国主义:社会工作在第三世界国家》一书中提出的问题,即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工作成为西方“专业帝国主义”的产物,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模式的生搬硬套,限制了发展屮国家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及效用。针对这种情况,有专家开始重视中国本土的思想资源与社会工作的相关性,如美国华裔学者钟桂男的《儒家社会工作》,其在儒家理论、道德观与技术作为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价值观及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社会工作模式等。当我们向内勘查社会工作木土资源的时候,应该

5、将视角投向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唯有透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检视,才能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理论体系,打下坚实基础。这与王思斌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构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原材料包括三个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古代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笔者认为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应包括儒家伦理思想、佛教文化,社会文化资源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民族慈善文化等。从社工现状看,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流动大,社工专业毕业生上岗不足,这其中有社会工作行业待遇偏低和制度缺陷等原因,但信

6、仰缺失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毕竟社会工作是良心活,靠一时的热情无法长久坚持,必须要冇-个坚左的信仰。这也是开展本文研究的•个重要原因。二、社会工作传统文化探源(一)儒家伦理思想儒家伦理思想强调天人关系,重视个人道德的修养,并以仁爱和五伦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儒家认为人性本善,重视个人道德的修养,认为每个人都冇积极向善或是向上的欲望,主张采取教育教化的方式來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儒家伦理思想本质上是一种政治伦理,它从父系家长制出发,强调以孝梯为原则,处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关系,因儒家伦理适应了家国同构的社

7、会特点,被上升为国家伦理,英循着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被尊崇,成为屮国传统社会秩序的最大稳定器。儒家伦理思想蕴含着人道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仁爱和孝道思想Z中,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儒家认为“仁者,爱人”,对于“爱人”的具体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主张仁爱是由近及远、由己推人的一种爱。孔子的仁爱思想,主张由近及远,将一切人都作为平等的人来看,“博施于民而济众”,这简直就是圣人了。这种思想还具体体现在孔子的教育思想,如

8、“有教无类”。孔子的仁爱思想体现了爱有差等的思想,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着差序格局的社会,仁爱思想就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在爱的方面的反映,也可以说扎子仁爱思想造就了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从上述看出,儒家伦理思想是本土社会工作伦理思想的主要来源,儒家仁爱思想、爱有差等、五伦为主的家庭伦理思想対社会工作伦理影响,主要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