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明诗歌中的意象流变研究

翟永明诗歌中的意象流变研究

ID:46802332

大小:7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8

翟永明诗歌中的意象流变研究_第1页
翟永明诗歌中的意象流变研究_第2页
翟永明诗歌中的意象流变研究_第3页
翟永明诗歌中的意象流变研究_第4页
翟永明诗歌中的意象流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翟永明诗歌中的意象流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翟永明诗歌中的意象流变研究内容摘要:自古意象便是诗歌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不同的意象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同一意象不同时期的使用也有着不同含义,意象的流变不仅意味着诗歌内容的改同时也体现诗人情感体验的转换。本文从翟永明以90年代为界前后两个阶段诗歌中的三种典型意象的流变,分析诗人蕴含在其中的思想转变和对女性诗歌文学的思考。关键词:翟永明意象流变女性诗歌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创作中意象的运用体现了女性与男性审美特征的差异性,摆脱传统历史社会经验下的男权思想,直观自己的躯体提取书写的来源。阅读翟永明的诗歌文本,我们能够发现她90年代前后诗歌创作上的转变能够通过其中的意象表现

2、出来,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核心意象存在。横向的看,这些意象能够反应出某一阶段诗歌创作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倾向;纵向的看,这些意象之间又存在着某种联系和流变。本文将翟永明诗歌创作前后两个阶段所出现的核心意象的流变分为三类:一是二元对立意象的异样共存,二是同一意象不同阶段的不同含义,三是从一种意象到另一种意象的转移,试图从中窥见意象流变中诗人创作心理的转变和对女性文学的思考。•“黑”与“白”的二元共存1986年唐晓渡先生曾预言:终有一天女性诗歌将由翟永明从黑夜走向白昼。翟永明的诗歌以90年代为界前后两个时期从“黑色”到“白色"二元对立意象的改变,不是对性别差异的漠视,而

3、是在充分意识到性别差异与女性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社会地位和属性的重新认识,女性不仅要拥有“黑夜",也要拥有"白昼”。(一)“黑夜”意象群的表达中国传统虽有阴阳和谐之说,但女性相对于男性仍处于弱势,因此中国当代女诗人认同黑夜的主体性。1985年翟永明的《黑夜的意识》问世,公开认为:“女性的真正力量就在于既对抗自身命运的暴戾,又服从内心召唤的真实,并在充满矛盾的二者之间建立起黑夜的意识。”①翟永明揭示出了女性生存中最本能的一面,选择“黑色”、“黑夜”、“黑房间”等意象象征着女性生命的最高真实,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此,"黑夜”意象既代表女性改变传统的男权中心主义

4、思想后形成本体性别的自信感,又是反叛男性中心主义的隐喻。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以君权、父权和夫权为重,“天空”和“太阳”成为男性的象征,因而始终处于男性桎梏之下的女性激化了渴望建立自我世界的反抗决心,因此,选择了与“天空”和“太阳”你相反的"黑夜”意象颠覆与反抗男权秩序。(二)“白色时期”的转变90年代以后,翟永明明显在努力从以往的黑色氛围中走向“白色时期”。在文章《再谈“黑夜意识”与“女性诗歌”》中表示:“我已倦于被批评家塑造成反抗男权统治争取女性解放的斗争形象……要求一种无性别的写作以及对作家身份的无性别定义也是全世界女权主义作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②翟永明

5、在此提出了两种观点:一是提出新的写作形式,超越原有的束缚;二是冲出女性诗歌的创作的局限,走向超性别写作,此时的翟永明已经完成了从“黑夜”向"白色时期”的转变。“如今我梦的脚步挨门走过,像是多年积累,如今太阳的呼声使心欢动”(《称之为一切•九月》),诗中的“太阳”以象征白天代替了男权的独裁,此时她的诗作中"白色”意象被称为“颜色中的颜色”取代了“黑色”意象成为中心意象,继而翟永明此时诗歌的语言与风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二•“母亲”意象的流变谈及“母亲”,本能的读出慈爱、无私、孕育生命等,这是历史强加在“母亲”身上的伟大属性,而遗忘了“母亲”最初女性的本质。翟永明的诗

6、歌中剥离了重压在“母亲”形象上的沉重负担,既歌颂了母性的伟大,又还原了现实生活充满各种欲望的真实女性,也让我们理清了“母亲”在“女儿”眼中的形象,这是女性追求主体意识的一种过程。(一)对“母亲”的质疑控诉在翟永明心中,“母亲”是她一个矛盾的心结,《女人》组诗的写作时期正是她和母亲发生强烈冲突的时候。翟永明曾坦白说:“《母亲》是在一种焦虑的情况下写的,与我当时青春的激情有关,也与那时的叛逆心理有关。”③因此该诗是诗人对于爱、死亡和生命等全部思考的表达。在诗的开篇孤独和痛楚使作者对母爱提出了质疑:'‘无力到达的地方太多了,脚在痛,母亲,你没有教会我在贪婪的朝霞中染上

7、古老的哀愁”(《女人•母亲》),这种质疑成为贯穿整首诗的感情基调。作者完全解构了关于母亲的思维定式,将这一形象塑造成一个可以质疑也值得质疑的普通人。(二)对“母亲”的理性认知《十四首素歌》反应的是母女两者的成长过程,此时“母亲”不再是女儿质疑的对象,当女儿成为“母亲”时,也是诗人重新理解“母亲”二字的内涵和理性审视“母亲”的开始,诗人在谈到《十四首素歌》时说:“随着自己的成熟,也跟年龄有关,我和母亲的关系有了缓和,对我母亲及那一代人有了理解,我母亲对我也有一些改变和理解,所以在我1996年写的《十四首素歌》里,就谈了这个问题,其中矛盾也有一种理解和缓和。”④《十

8、四首素歌》由十四首小诗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