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根骨骨折临床探究

综合疗法治疗根骨骨折临床探究

ID:46803428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8

综合疗法治疗根骨骨折临床探究_第1页
综合疗法治疗根骨骨折临床探究_第2页
综合疗法治疗根骨骨折临床探究_第3页
综合疗法治疗根骨骨折临床探究_第4页
综合疗法治疗根骨骨折临床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综合疗法治疗根骨骨折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综合疗法治疗根骨骨折临床探究关键词:跟骨骨折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248-03跟骨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是临床常见的足部骨折之一,尤其是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若不能得到良好而稳定的复位、固定,易出现长期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甚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笔者共收治跟骨骨折7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70例(72足),男性40例(42足),女性30例(30足);年龄16〜70岁,平均3

2、6.6岁。左足30例,右足40例,双足2例;其中坠落伤40例,车祸伤20例,其他原因损伤10例;合并其他骨折13例,单纯跟骨骨折60例;患者均常规拍摄跟骨侧位片和轴位片,并行CT扫描。所有病例均是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粉碎性闭合性骨折,均在伤后两周内进行复位治疗。2治疗方法2.1手术治疗72足均常规硬膜外腔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①大部分(58足)采用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法治疗。从跟骨结节的后上缘将1枚克氏针穿入跟骨体,同时固定并牵引前足,撬拨跟骨体使足纵弓得以恢复,然后继续向前进针暂时固定。另用1枚克氏针从外后方穿入后跟距关节面下方进行撬拨,使后关

3、节面复位,恢复跟骨结节关节角。同时用手掌挤压跟骨体两侧,使壳状骨折片复位并填充中央塌陷部位的缺损区。复位成功后用1枚克氏针从跟骨结节后外侧向前内侧(即载距关节方向)固定骨折。根据骨折情况,再用2〜4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经X线或C型臂检查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石膏托外固定。同时将跟骨体两侧良好塑形并加压,防止因跟骨加宽造成腓骨肌腱受压和外踝撞击。②少部分(16足)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多为闭合复位失败或跟骨骨折粉碎严重者。常规患肢安装止血带,取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皮下组织,直达跟骨,保护腓肠神经、腓骨长短肌腱鞘,紧贴跟骨外侧壁自下而上显露跟距

4、关节,用骨膜剥离器撬起向下塌陷旋转的后跟距关节面,同时跟骨结节处牵引,侧方挤压增宽的跟骨,恢复跟骨的长、宽、高和跟骨的贝氏角及盖氏角。2.2中药薰洗所有病例均于伤口愈合后,即开始功能锻炼,术后4〜6周开始中药薰洗。采用自拟方“桑桂活血汤”,方药组成如下:桑枝15g,桂枝15g,艾叶15g,花椒15g,红花15g,川乌20g,草乌10g,牛膝20g,刘寄奴10g,木瓜15g,乳香20g,伸筋草15g,透骨草20g。每日1剂,待药液温度适中,每日熏洗2〜3次,每次30〜40mino10天为1个疗程,视病情需要使用2〜3个疗程。2.3功能锻炼术后即

5、开始作膝及足趾屈伸活动,并于1个月后开始扶拐下地活动。2个月后摄片示骨折基本愈合者,适当负重,并用足掌底部踩瓶锻炼足纵弓,3个月后逐渐至完全负重。3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3年(8〜36个月)。术后3例出现腓肠神经症状,未做处理;表皮坏死2例,经换药后痊愈。所有患者依据美国足踝创伤协会足部评分标准(A0FAS)评分:80〜100分为优,60〜79分为良,40〜59分为可,小于40分为差。结果优60例(60足),良9例(11足)。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3个月。术后摄片示距下关节关系基本恢复正常,其中19足仍较正常略宽。9例(11足)其中5例为伴胸腰段

6、骨折病例,久行后有轻微跟底痛。4讨论波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由于足弓塌陷,致扁平足和下肢高度降低,影响下肢负重力线[1],其关节面不平,容易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跟下脂肪垫炎等,严重影响足部功能恢复,致残率较高。笔者在治疗过程中体会到,单纯手法闭合复位,对裂缝、移位不大的跟骨骨折效果可以,但对波及关节面的骨折,由于跟距关节的复杂性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既可以使后跟距关节关系得到恢复,又有创伤小的优点,适合各级医院开展。但对一些骨折粉碎程度较严重的患者,多需手术切开复位,用特殊的重建钢板或多根钢针固定治疗。国外有许多学者提倡对关节内

7、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但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2]。对于需切开复位的患者,手术切开宜尽早进行,否则受伤时间越长,跟骨周围软组织肿胀、瘀血严重,术后易出现软组织坏死感染问题。还有超过3周的患者,骨折处少量骨痂形成,术中复位辨认困难,宜选择融合术或早期功能锻炼磨造关节面,必要时二期融合。手术切开时一般伤口裂开常见于L形切口拐弯处,应全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跟骨骨膜,可避免伤口坏死[3]。除术中无创无菌操作外,切口应在外踝后上3cm,距腓骨后缘lcm,弧形下达足外侧皮肤与足底特殊皮肤交界处,再向前延长,这样不容易影响局部

8、皮肤血运。我们早期有2例伤口皮缘坏死感染的教训,患者骨质外露,经2个多月换药伤口愈合。术后及时配合中医外洗方熏洗,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对患者行走功能的恢复很关键。熏洗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