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巨灾风险的保险研究与应对策略

综述巨灾风险的保险研究与应对策略

ID:46803433

大小:7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8

综述巨灾风险的保险研究与应对策略_第1页
综述巨灾风险的保险研究与应对策略_第2页
综述巨灾风险的保险研究与应对策略_第3页
综述巨灾风险的保险研究与应对策略_第4页
综述巨灾风险的保险研究与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综述巨灾风险的保险研究与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综述巨灾风险的保险研究与应对策略一、巨灾风险理论研究。理论上,研究巨灾风险的工具是决策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决策论侧重于从保险人、被保险人和政府对巨灾风险的偏好入手,研究巨灾风险市场特征,如巨灾保险需求与供给、合理的定价和转移方式等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侧重于研究巨灾损失分布的重尾类型、巨灾风险中个体保险损失或理赔之间的相关性、渐近理论、破产概率等统计性质。目前,巨灾风险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而。1.巨灾风险的理论框架。巨灾是小概率大损失的保险事件,显著特点是突发性和破坏性。巨灾事件引起的个体保险损失或理赔之间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与保险

2、分散风险基础理论“大数定律”相矛盾;同时,巨灾风险可以在短时间内猛烈地冲击保险公司和保险市场,引发连锁理赔反应,这与保险业务普遍具有的长期性特点相矛盾。因此,巨灾的发生可以轻易打破保险公司常规经营,加速保险公司破产。据A.M・Best统计,1969年到1998年美国由于巨灾损失而破产的保险公司占破产保险公司总数的6%,仅次于由保险准备金不足和企业增长过快引发的破产。自1961年Kar1,H.Borch将VonNeumannJ.&0.Morgenstern创立的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UtilityTheory)引入保险经济学以來,保险各个领域研究都

3、是在期望效用理论框架下进行的,即假设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风险偏好满足“独立性公理”,从而两者分别存在唯一效用函数或效用函数族。但是,随着人们对“独立性公理”的质疑,风险和不确定性决策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建立了对偶理论(Yaari?DualTheory)>预期效用理论(AnticipatedUtilityTheory)和序效用理论(Rank-depentcntUtilityTheory)(Puppe,C.,1991)。决策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使巨灾保险研究突破期望效用理论,充分体现巨灾风险特点,解决巨灾风险保险相关问题成为可能。一个重

4、要阶段性成果来自于Wang,S.,Young,Y.R.&H.H.Panjer(1997),它标志着在一个更为广泛的决策空间中讨论和研究保险问题的开始。Wang,S.,Young,Y.R.&H.H.Panjer用对偶理论建立了保险定价公理化体系,确定了满足共同单调性的个体风险的价格,以及最优再保险形式。共同单调性是指多个个体风险均与同一个风险有关,并随着它的变化而同向变化,即个体风险满足,其中,,i=l,2,…,n,Z是风险。显然,地震和洪水等巨灾引起的个体保险损失或理赔满足共同单调性,巨灾再保险中的分出保单与分入保单也满足共同单调性。尽管共同单调性是风险

5、相关性的最简单描述,但是,由它得到的保险失真定价法与传统保险定价法有着木质区别,前者更加重视分析损失分布的尾部,而这一点正是巨灾风险的突出特点,因为人们对巨灾损失超过某一界限的情况更感兴趣。第二,当个体风险属于同一分布族时,由共同单调的个体风险组成的聚合风险模型的风险最大,相应的保险价格最高。这反映了与一般性保险业务相比,保险公司承保巨灾风险和再保险公司分保巨灾风险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此后,Denuit,M.,Dhaene,J.&VanWouve,M.(1999)和Luan,C.(2001)将巨灾风险理论框架又拓展到预期效用理论,得到了均值失真保险定价原

6、则及其优良的精算性质和分保方式。由于预期效用理论包含期望效用理论和对偶理论,因此,这一拓展为协调巨灾保险和非巨灾保险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1.巨灾风险的市场偏好。保险是基于人们对风险的厌恶,无容质疑,巨灾对整个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那么,市场对巨灾风险反映又如何呢?LouisEcckhoudt&ChristianGollicr(1999)论证了如果一个投保人是厌恶风险的,那么,面对两个具有相同期望损失的事件,为其中的大概率事件投保而不为小概率事件投保是不明智•的,相对而言,此时小概率事件就是巨灾。换句话说,他们说明了保险是处理巨灾风险最适当的风险管理工具,并

7、且该结论在期望效用理论和对偶理论下都成立。但事实上,与其它保险风险相比,人们对巨灾风险的感知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敏感,Kunrcuthcr,II.,Novcmsky,N.&D.Kahncman(2001)通过对比实验说明要刺激和加深人们巨灾风险认识程度,就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巨灾风险相关信息,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产生巨灾防范意识,进而购买巨灾保险。这一结论也为期望效用理论和对偶理论下风险厌恶程度不具有可比性提供了实验性证据。另一方面,与非巨灾保险业务不同,巨灾保险很容易受到其它风险转移方式的侵蚀。人们总是倾向于低估巨灾发生概率,等待政府、社会组织和他人的救济与援

8、助,不愿意自己购买巨灾保险。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补偿自然灾害甚至人为灾祸等巨灾造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