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与写作论文

论文摘要与写作论文

ID:46812296

大小:7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8

论文摘要与写作论文_第1页
论文摘要与写作论文_第2页
论文摘要与写作论文_第3页
论文摘要与写作论文_第4页
论文摘要与写作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摘要与写作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文摘要与写作论文定题口的方法A,先拟定一个对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的题冃・既使所拟定的题目,研究范围太大,其实无所谓,但务必要有浓厚的兴趣,因为作者浏览群书,蒐集资料,整理分析,到撰写论文,样样都需要兴趣配合,方能达臻事半功倍之效,而研究问题的冲刺力才会历久不衰.B,尽量缩小题目研究范围,至於把题冃缩小到什麼程度,全靠蒐集的资料与个人处理这些资料的能力来做决定.通常学生喜欢从大题著手,但在图书馆阅读一些前人的文献之後,发现资料太多不易细读,才选定某一个问题的某一层面或选择某种研究的观点或方法,以逐步缩小题口范围.因题目小,较易於蒐集资料并可整理详尽的书目及资料卡•再者

2、,观念较易集中,精华较易摘取,往往可以深入问题中心,而不流於肤浅,作者才有可能有个人的创见或新发现.C,对前人的类似研究作一彻底的文献探讨,对所要撰写的题目更进一步的认识,作者必须检讨前人的文献,其目的在了解迄今那些已有圆满的答案,那些是细微末节的小问题,那些问题太空泛,目前不适合研究,那些问题仍然众说纷纭等,如遇有怀疑的问题,当然应予深究.同时作者藉此触类旁通,发现一些灵感并了解所拟定的题目是否已有前人做过类似的研究,也可了解自己的兴趣到底有多大.D,多问问题.在探讨已往的相关文献时,不妨多问问题,如言心哲(1938:11)所问的:「这个问题有无再加研究的必要有

3、无重新研究的可能这个问题的知识,是否仍有缺陷,尚待补充我们若拿来再作的时候,又有多大的益处」当然我们可以再问前人所研究的理论,方法,过程是否能加以修正,充实,扩充,甚至取代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的概念与所思考的问题都会随著修正,所拟定…般性的题口也随之缩小成特殊性的题目,一直到找到合适的研究题目为止•此即孔子所谓的「温故而知新」.A,提出假设(hypothesis),就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提供可能有创意的答案,所谓「答案」应包含作者需要证明的观点和意见.以供後学者从事後续研究之参考,以便测定该假设是否合理健全•最基本的理由就是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并非拾人牙慧,综合已往的相

4、关文献作摘要式的概述,而无新的创意.,找一些支持你的主题的文章摘要寻找文章屮,你觉得值得深入探讨的某项问题•从文章中找出支持你的一些实例,同时也设法找出一些相反的例子,以修正自己的看法.如此反覆推敲,逐渐修正自己的论点•话虽如此,我们一般写学期报告或论文所犯的共同毛病,就是缺少一个明确有力的主题.许多学生以为把自己对某个subject的了解全盘说出来就成了,而且篇幅越长表示自己越用功•说到写报告更是大量引用原文或其他研究批评,少有自己独到的批评与创见•我们必须明了引文(quotations)要运用得出,或用来支持自己的论点,或作为辩驳的对象,以澄清或强调自己的论点

5、•而且,观念的创新,简洁,清晰,有力的书写能力,以及有效地运用蒐集得来的研究资料才是我们该加强的.为了便於说明旁徵博引,引经据典的概念,先引述美国参议员葛伦之名言:「如果抄袭一个人的作品,那是剽窃;如果抄袭十个人的作品,那是做研究工作;如果抄袭一百个人的作品那就成为学者」.李振清(1984:44)认为「参考资料的功能,是用以支持,印证研究者的基本论点•这里的「抄袭」是指参考的资料的「蒐集,引用」与再创造」.他非常同意葛伦这段极具启示性的话•而另一位学者闻见思(1981)有更清楚的诠释:直抄一篇文章的是人是笨伯,把许多人的文章加以摘录,排比,写成一篇文章,不注明摘录

6、文章出处的是文抄公;能够注明来源的就是研究生,抄得高明的还可以得到硕士学位•假如能像李白,杜甫那样,把抄袭得来的东西融汇而贯通,消化而吸收,写出的作品已非本来的面冃•化前人的心血为己有,那就是已臻於神出鬼没的「神偷」功夫•到了神偷境界,就可以成为文豪与学者.事实上,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早在三,四百年前曾比喻做学问有三种人:第一种人好比「蜘蛛结网」,其材料不是从外面找来的,而是从肚子吐出来的;第二种人好比「蚂蚁囤粮」,他们只是将外面的东西,一一搬回储藏起来,并不加以加工改造;第三种人好比「蜜蜂酿蜜」,他们釆摄百花的精华,加上一番酿造的功夫,做成了又香

7、又甜的糖蜜.由此观之,文抄公想成为妙手神偷,应效法蜜蜂酿蜜的方法,采摄百家之言,择善而从,加上一番创造的功夫,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为学者•如何采摄百家之言呢简言之,广博蒐集研究和参考资料,细微观察,然後予以归纳,分析,批判,是做任何研究得基本功夫•有了此功夫,撰写论文时,才能旁徵博引•如果只是随兴所至,东摸西摸,不深入了解,没有基本功夫,因所知有限,必致陷於困穷,将来作研究不易有•成就.区别原始资料(primarysources)和第二手资料(secondarysources)原始资料通常包括原作者的出版作品Z原始手稿,日记,信隊I,访问谈话的原始笔录,实验报告等

8、.第二手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