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的SWOT分析及持續發展對策探討

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的SWOT分析及持續發展對策探討

ID:46813361

大小:7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8

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的SWOT分析及持續發展對策探討_第1页
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的SWOT分析及持續發展對策探討_第2页
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的SWOT分析及持續發展對策探討_第3页
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的SWOT分析及持續發展對策探討_第4页
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的SWOT分析及持續發展對策探討_第5页
资源描述:

《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的SWOT分析及持續發展對策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的SWOT分析及持續發展對策探摘要:SWOT分析是常用的戰略分析方法,為瞭探討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的持續發展,筆者以山西省貧困地區為例,對農業産業化面臨的內部優勢、劣勢、外部機會和威脅進行SWOT分析,認為就山西省貧困地區而言,進取性戰略是其最佳選擇關鍵詞:SWOT分析;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SWOT分析是一種最為常用的戰略分析方法,指的是對企業面臨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的分析。其理論基礎是有效的戰略能夠最大程度的利用企業資源優勢和環境機會,同時使企業弱勢和外部威脅的作用降至最

2、低。已有大量文獻運用該方法對不同企業、不同行業進行分析,但很少有人用來分析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化。貧困地區農業産業化由於所處環境的資源、經濟等條件與其他地區不同,因此,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就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發展對策也應有區域特點。筆者試以山西省貧困地區對象,對其農業產業化發展進行SWOT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對策建議一、山西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基本情況2001年山西省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的精神,重新確定瞭35個縣為國傢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對未列入國傢級貧困縣的原有其他17個貧困縣,省裡將繼續給予適當扶持,扶持的重點是這些縣中的貧困村。因此,目前山西省國傢級、

3、省級兩個層次的貧困縣共有52個(趙俊超,2005),主要分佈在呂梁山區、太行山區及晉北地區進入新世紀以來,山西省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整村推進、産業開發、勞動力轉移培訓、扶貧移民為重點,積極開展扶貧工作。其中,產業化開發式扶貧,主要是圍繞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推廣“龍頭企業聯基地、基地帶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模式,促進貧困地區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山西省貧困地區現有近300個農產品加工企業,省扶貧辦根據企業的發展潛力,篩選出120個企業作為省級扶貧龍頭企業予以扶持。因此,山西省的每個貧困縣基本都有1〜2個帶動當地産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其中14傢經濟效益較好、帶動輻射能力強的企業,在2005年

4、被列入國傢級扶貧龍頭企業,享受貸款貼息的扶持政策。這些企業主要涉及四大農業產業:一是以晉北高寒冷涼山區草食畜為主的畜産品業;二是東西兩山的幹果小雜糧產業;三是以沿黃丘陵地區紅棗、晉南山區水果為主的經濟林產業;四是中草藥業二、貧困地區農業産業化的SWOT分析(一)內部優勢(strengths)分析1自然資源稟賦優勢明顯。山西與農業發展相關的自然資源比較豐富,首先是草地資源豐富,分佈范圍廣,草地類型多樣,非常適合畜牧業的發展。而山西北部的貧困縣基本都具備這種草地和放牧地的資源優勢。其次,具有生產小雜糧的自然條件優勢,山西南北跨度大,境內山地、丘陵、平川、盆地錯落分佈,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復雜

5、性決定瞭糧食品種多而雜,素有“小雜糧王國”之稱。小雜糧大多種植在山區,而這些地區基本都是貧困縣所在地,因此是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第三,山區中藥材資源豐富,藥用植物廣泛分佈於全省丘陵山地,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種,在國內享有盛譽的約十多種。山西貧困地區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土地貧瘠,不適合大宗糧食作物,貧困地區在農業生產中應揚長避短,積極發展當地特色農業2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突出。貧困地區的工業和服務業都很落後,所能提供的就業機會非常有限,因此農村未就業勞動力特別豐富。據估計,山西省貧困縣中農村富餘勞動力約50萬人。除瞭部分勞動力以外出打工形式實現就業外,還有大量剩餘勞動力,特別是青年婦女勞動力,

6、他們的就業機會成本很低,而農業産業化生產中存在季節性變化,這可以通過短期雇傭形式解決問題,因此,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很明顯3産品區位特色突出。由於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某一地區的産品要比其他地區的同類産品有更優的品質,形成當地的特色產品、優勢產品。山西許多貧困縣域就具有生產特色產品的條件,很多産品在全國位居前列,比如沁州黃小米、山陰蔽麥、晉西北大豆、柳林紅棗等產品在同類產品中有較高的聲譽(%1)內部劣勢(Weaknesses)分析1經濟基礎薄弱。貧困地區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落後,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大中型農業機械擁有量不高,因此,農業生產條件差、生產力水平低,農民生產規模小,直接

7、造成瞭市場信息滯後、當地原料供給能力不強、產品輸出成本較高等不利局面。另外,由於經濟發達程度低,當地市場需求規模也不大,這就從產前、產後兩個環節上制約瞭農業產業化的發展2農民思想觀念落後,人力資源缺乏。人口素質低是貧困地區深層的貧困,在一個文盲率較高或文化水平較低的地區,溫飽可能是生活中最主要的考慮。大量低素質的人口,必然影響人們對現代生產技術的承受能力,而且商品意識差,市場觀念、信息觀念、效益觀念、法制觀念都比較淡薄。由於當地勞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