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亲历探究知识形成过程

让学生亲历探究知识形成过程

ID:46814165

大小:8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8

让学生亲历探究知识形成过程_第1页
让学生亲历探究知识形成过程_第2页
让学生亲历探究知识形成过程_第3页
让学生亲历探究知识形成过程_第4页
让学生亲历探究知识形成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亲历探究知识形成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学生亲历探究知识形成过程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关键词: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探究过程纵观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产生的过程呢?只有积极引导学生亲历其全部或部分过程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即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去获得知识。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应试味道重,个

2、体体现不多。很多学生都已经养成了等待老师来“灌”的习惯”。那么如何使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先前认知结构去主动和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信息,建构其独特的意义。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的观点中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剪出一张矩形纸沿对

3、角线剪开矩形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在平面上移动,使两个三角形重叠,用相同的字母标出重叠的角,再通过适当移动将纸片拼回已知的矩形,观察所发现的角度关系。猜想: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和为多少?直角三角形的三内角和总为多少度?学生容易想到任何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和为90°;因此直角三角形三内角和为180%那么一般三角形可能得出什么结果呢?探究论证画出一个角上ABC,再把一根笔直铁线的一端固定在点A处,使铁线与BC相交于点C处,构成AABC,然后摆动铁线,让点C在BC±移动到C1、C2、C3……位置。T:/、z2与zB

4、的大小发生怎么样的变化?S:/逐渐增大;上2逐渐缩小;nB不变。T:当铁线继续摆到接近于平行BC时,2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S:接近于0。,这时/+n2+nB=/+nB=180。。T: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猜想呢?S: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潜能,都有与生俱来的作为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有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抓住这一点,是数学教育成功的基础。二、给予适当评价鼓励学生探究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也可以帮他们树立解决下一个问题的信心。例如在上述教学中,在得出三

5、角形内角和为180°之后,及时给予学生表扬,鼓励他们继续探究。可鼓励他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个定理,培养他们发散、创新思维。如有位学生这样证明:作AD丄BC于D,则MDB.^ADC为直角三角形;前面我们已证得直角三角形的三内角和为180°,即N+n2+nB+z3=180。,n2+nC+n4二180。・又^4+^3=180°(平角定义)・3+z2+zB+zC二zB+zC+zBAC=180。(等式性质)三、选择适当的切入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不是学生“懂”了、

6、“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的数学化活动中才能实现。数学化是指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主探索”,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数学活动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取决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深刻程度。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逐步将探究引向深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再继续追问:你能用所学的知识及已有的经验通过折纸(每人事先

7、已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纸)、画图等方法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吗?学生动手折纸、剪、画等操作活动,各自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等腰三角形,并相互交流,发现有以下三种方法能得到等腰三角形:(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ABCo(2)直接利用圆规画一个等腰三角形。(3)用画线段的中垂线的方法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再让学生各自说说其中的理由,并进行相互交流,同时也自然地给出了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的概念。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动手操作去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8、,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历和体验等腰三角形的形成过程,真正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内涵,这样所学到的知识是牢固的,也为进一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定理打下坚实的基础O乘胜追击,引导思考,得出结论例如,在上述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继续追问:上面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从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中找岀相等的线段和角吗?学生受剪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的启发,很快知道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各自找出相等的线段和角。再经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后,教师作小结:等腰三角形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