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视域下“文化系统”理论发展的脉络探析

西方社会学视域下“文化系统”理论发展的脉络探析

ID:46817372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西方社会学视域下“文化系统”理论发展的脉络探析_第1页
西方社会学视域下“文化系统”理论发展的脉络探析_第2页
西方社会学视域下“文化系统”理论发展的脉络探析_第3页
西方社会学视域下“文化系统”理论发展的脉络探析_第4页
西方社会学视域下“文化系统”理论发展的脉络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社会学视域下“文化系统”理论发展的脉络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方社会学视域下“文化系统”理论发展的脉络探析摘要:文化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文化系统理论的客观性受到质疑。正是出于客观地分析文化的目的,杜尔克姆建立了初步的文化系统理论,通过对非物质性社会事实的研究,他看到了文化的弥散性和传承性。帕森斯借鉴杜尔克姆的静态成果,先后发展出动态的行动系统理论和AGIL功能格局,把功能主义文化系统理论推向高峰。哈贝马斯在批判帕森斯理论的同时,将文化系统理论和交往行为理论、社会合法化危机、启蒙现代性规划以及多元文化建构联系起来,揭示了文化系统理论的新进展。这三人的理论正好描绘出文化系统理论发展的路线图,为研究者更好地研究文化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2、。关键词:文化系统;非物质性社会事实;行动系统理论;启蒙现代性;多元文化中图分类号:C9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7)03-0145-006当把“文化”与“系统”结合起来认知的吋候,人们发现,文化系统理论一面成为“文化”事业的国王,一面成为“系统”科学的臣民。文化的自足属性,被文化对系统科学、系统方法的依赖所消解。那么,在社会学视域下,“文化系统”范畴是否有效,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文化系统”是否真实存在,一直被人拷问着。比如,文化人类学奠基人泰勒认为:"同一种族的人使用同一语言,信奉同一宗教,遵守同一习俗,以及在艺术和知识上处于同一总水平o"[1

3、]7他把文化或文明定义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蕴含的单线发展观点,含有文化达尔文主义的倾向,不能认识和发现“文化整体”的层次、结构和演进动力,缺乏系统研究的特质。历史社会学派代表人物博厄斯则认为:“像文化这样复杂的现象是不可能有绝对体系的。”[2]216泰勒的线性思考,博厄斯的否定性见解都说明,主观评价性地研究文化理论,是以对边缘性或地方性的忽视,对不可评价之物的过滤为代价,文化因此会成为程序化的拼盘,文化多样性不再有,有的只是“我们的文化”。这恰如后现代文化相对主义者认为的那样,文化研究标准的差异,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社会存在差异的体现,“因此,各种不同的文化实际上是不可

4、通约的。”[3]46由此导出的结论就是,文化难于形成系统。可以看到,怀疑论者的见解还是相出有深度的。从早期到后现代,文化研究领域对体系性的忽略、怀疑和有意排斥,一直伴随着研究史的始终。的确,系统研究的内容过于空泛,对系统结构、功能的过分强调,让文化系统理论被认为是结构功能主义的翻版;一边使用还原主义的态度,一边反对还原主义的立场,又让该理论的研究方法口相矛盾;对现实世界存在着系统的先行假定,实际上只是实证主义的方案优化,只是沿着几条路径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得出最优方案,通达既定目标。人们看到了文化体系理论建设的困境:坚持文化具有体系性主张的人,如果无法找到理论得以成立的客观公正立

5、场,这种笛卡尔式的文化理性主义预设,隐含着文化优越论和种族中心主义的潜台词,必然会导致怀疑立场的存在。但是,也有人坚持有文化系统的真实存在。稍后于泰勒的法国人杜尔克姆(又名杜尔克海姆、涂尔干),亲历普法战争失败阴霾,生活在“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盛行的第三共和国,看到了社会秩序的失范。他因此主张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建立“道德式的个人主义”。在杜尔克姆时代,“文化研究”主要表现为道德研究,因为,“现在社会学家所谓的标准、价值观,或更通常称Z为文化的,是杜尔克姆所谓的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的很好例证。”[4]79在杜尔克姆看来,社会学应该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而其中的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

6、,包括四项内容:(1)道德;(2)集体意识;(3)集体表象;(4)社会潮流。[4]80-84首先,让我们分析道德。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杜尔克姆可以被称作道德论的社会学家。这是因为,其一,道德是社会事实。这即是说,在杜尔克姆那里,道德是拿来实践的。在《社会分工论》中,杜尔克姆把社会团结看成是整体上的道德现象,无论是机械团结还是有机团结,都打上了“整体”道德的烙卬。与研究道德问题相联系,他对古方文明中的律法精神、对该精神背后的道德观念做了系统的解读。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以及其他著作中,杜尔克姆一直精耕不辍的主题,就是社会事实及其背后的道德体系问题

7、。其二,杜尔克姆一直关注社会的道德健康。基于建立“道德式的个人主义”的社会分工要求,杜尔克姆认为:“道徳意识的强制性在今天应该采取这样一种形式:即各为其用,各尽所能。”[5]6在社会需要分工的时代,做一个完美的人,已经成为不切实际的构想,把最完美的文明集于一身的念头,拥有普遍文化的想法,仿佛是痴人说梦。人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社会必须道德健康,这与道德体系必须日益健全遥相呼应。其次,让我们检视集体意识。那么,什么是集体意识呢?“社会成员平均具有的信仰和感情的总和,构成了他们口身明确的生活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