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影响探析

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影响探析

ID:46817676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影响探析_第1页
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影响探析_第2页
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影响探析_第3页
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影响探析_第4页
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影响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影响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影响探析我国近代人口的迅速增多,致使不少地方盲目垦荒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导致频繁的洪涝灾害。晚清学者梅增亮的《书棚民事》及魏源的《湖广水利论》等都有关于长江流域这方面情况的生动描述。可惜他们的很少为时人所知,影响有限。华北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清后期众多的游民涌进山区、牧区觅食垦荒,使森林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很快引起了一些在华西方人的注意1.西方人对山西各地水土流失状况的报告我国近代水土流失的情况各地史书都有很多的记载,但为外界所注意却较晚,原因是鸦片战争前西方人在华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鸦片战争后,这种情况迅速发生了变化。中国频繁的自然灾害很快引起他

2、们对有关原因的关注,其中自然包括水土流失。1907年,有个叫梅耶()的美国人受美国农业部的雇用,到山西五台山地区收集耐旱作物种子和植物标本。那一带森林破坏之严重,土壤侵蚀之惨景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个异乡人注意到,因为这个缘故,该地区水涝灾害频繁发生。因此,他拍了不少反映这种实际情况的照片,同时将这种情况报告给他的雇主一一美国农业部外国作物引种处。他的报告很快引起美国国内的关注,1908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上作的一个关于自然保护重要性的演讲中,利用他和另外一些人拍的同类照片和相关的文字说明[1],提醒美国人注意在中国发生的不注重自然保护的灾难后果。要求大家保护森林,

3、保护环境,以免重蹈中国的覆辙。1924年,受在山西大学执教的瑞典人新常富(ErikNystrom)的约请和资助、曾在山西南部和中部作过植物调查的瑞典人史密斯(),也对所到之处的自然环境恶化表示了震惊。他在“山西南部和中部植物学调查初步报告”一文中认为:“中国人缺乏长远眼光,只知道追求眼前的最大利益,并由此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树木和木材值钱,他们就破坏古老的大森林而不顾及将来。目前,大部分山区都是童山濯濯,他们用火和斧子毁掉了森林。的确,与世界大多数地方一样,这可能与政治败坏相关。更糟的是,中国西北这里的土壤太轻而且气候太干燥,起保护作用的地表植被一经破坏,表土立刻毫无遮拦地暴露在

4、干旱和狂风之中。其结果必然是,这容易移动的表土随风飘去,很快便是岩石裸露,除少数生命力强的植物外,不可能在其上生长什么东西。它将需要花数代人的耐心和辛勤呵护,去修复贪心和无知带来的伤口,恢复被毁森林山地原先的葱郁。由于没有树,这些山坡地不仅没有用,而且对这里的村寨构成不断的灾害和危险”[2]。他的这番报告记述生动,记述了植被破坏后与土壤风蚀的严重后果,很快在中外学者中引起了关注。当时很多外国的学者都在注意中国社会问题。一些在华的美国学者开始致力于土地利用问题与自然灾害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在南京金陵大学森林系任教的罗德民()是非常出色的一位。1922年一1927年间,他参加了

5、国际救灾计划的工作。他在河南了解1920-1921年灾荒成因时,黄河两岸的泥沙淤积、远远高出两岸的河床、静静的浊流以及黄河三角洲平原的农民与黄河这条巨龙抗争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给这位学者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决定要调查来自上游的土壤侵蚀,了解造成如此严重的河道淤积的原因。通过周密的安排,他于1924和1925两年暑假带领李德毅、任承统、蒋英、沈学礼等金陵大学森林系的部分师生来到山西中西部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一一汾河,及它发源和流经的宁武、方山和沁源等地的管涔山、芦芽山、绵山山区考察。他发现这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并找出了其中原因。在此基础上写下了《山西森林滥伐和斜坡侵蚀》、《山

6、西土地利用的变迁》等很有价值的。罗德民的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指出汾河流域的宁武等地区,由于人口的增多,导致人们不断地向山地推进,用乱砍滥伐的方式破坏山坡森林植被,以扩大耕地生产所需的粮食。这种盲目的开垦,导致大量的山坡尤其是陡坡坡地失去自然植被保护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退化。在雨季时,由于缺少植被的涵养,雨水冲刷裸露的坡地,地表径流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坡地上沟壑纵横,一条条小泥沟逐渐汇聚变成大沟渠,大量的耕种表土冲入河道,导致河流淤塞,河床提高洪流泛滥,平原地区土地、房屋被淹。与此同时,当地非常需要的河水也迅流而去。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水网溪流的含沙量已不堪重负,达22%O旱季来临时

7、,到处缺水,人们同样面临严重的灾荒。由于表土的流失,新开垦的土地也很快在数年之内丧失了生产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通过比较当地寺庙周围等森林植被保持良好的斜坡与植被被破坏而改造成耕地的斜坡土壤侵蚀,得出了耕作地段的土壤侵蚀是自然植被地段的数倍的数据,指出正是这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变成“中国的悲哀"(china'sSorrow)。他不但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而且也摄取了大量的图片。这些材料生动地反映了当地自然植被遭到随意破坏,盲目开垦,土壤严重侵蚀,河流和农田水利设施为泥沙淤积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