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对尿液检验结果影响探析

药物对尿液检验结果影响探析

ID:46818008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药物对尿液检验结果影响探析_第1页
药物对尿液检验结果影响探析_第2页
药物对尿液检验结果影响探析_第3页
药物对尿液检验结果影响探析_第4页
药物对尿液检验结果影响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物对尿液检验结果影响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药物对尿液检验结果影响探析摘要:讨论几种药物对尿液标本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解释和判断检查结果的依据,对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检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药物;尿液检验结果【中图分类号IR7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51-01尿液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三大常规”之一,也是临床上容易获得能反应人体内病理变化的检验标本。主要用于: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安全用药监测;职业病辅助诊断;健康状况评估等。尿液是

2、一种化学成分十分复杂而又稳定的液体,他来自血液,也来自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的组织及其分泌物。尿液虽由肾脏产生,但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密切关系,这些系统如果出现疾病,都能影响肾脏泌尿功能,导致尿液的质和量发生改变。因此,化验尿液不仅能诊断这些系统的疾病,而且能够为判断治疗疾病的效果提供线索和依据。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除了标本收集、实验方法、容器是否符合要求等因素外,药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药物由于他的药理学或毒理学的影响,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生理、病理、生化方面的复杂变化,药物本身及其代

3、谢产物也干扰尿化学成分的测定;特别是近年来新药物的不断推出,临床治疗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使许多药物对临床检验的干扰错综复杂;药物对尿液检查的影响出现假阳性、假阴性或多种无法解释的结果,导致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严重不符合。所以,了解和研究药物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给临床提供了更科学、更准确的解释和判断检查结果的依据,对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检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能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维生素C对尿液检测结果的影响维生素C是最常见的,该药水溶性好,体内代谢快,尿中浓度迅速升高,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4、影响机制为竞争抑制反应,使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口服常用剂量的维生素C对试验结果无影响,而静脉滴注大剂量的维生素C时,半小时内尿中浓度迅速升高,髙浓度的维生素C可使尿中的葡糖糖、隐血、胆红素和亚硝酸盐呈假阴性。维生素C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极易分解,故碱性尿不受维生素C干扰。2抗生素对尿液检测结果的影响2.1青霉素类:青霉素含有类似蛋白质分子结构中的肽键,滴注青霉素250万U、2h,320万U、3h,480万U、5h,可使干化学法测定给果出现假阴性,磺柳酸法呈假阳性。氧哌嗪仅使磺柳酸法尿蛋白测定呈强阳性反应,

5、不影响干化学法检测。因此如遇到磺柳酸法尿蛋白强阳性,与仪器或显微镜检查明显不符合时,应与临床医师及时取得联系,了解病情和用药史,然后将可靠结果反馈给临床。B-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胞嗪吩)氨基糖昔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能引起血尿和镜下血尿。2.2磺胺类:磺胺类抑制肠内细菌繁殖,使尿胆素不能还原为尿胆原,无法得出尿胆原的正确结果;另外一方面,因磺胺类颜色干扰,尿胆原检测时呈现假阳性。2.3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能使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常误诊为“痛风”。3镇痛消炎药对尿液检测结果的影响对氨基水杨酸、氨基比林会使尿中胆

6、红素升高。尿胆原检测假阴性;尿酮体检测假阳性,强效镇痛类(吗啡、杜冷T)和消炎痛类(消炎痛、布洛芬类)导致检验中淀粉酶和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但24小时后消失。4激素类药物对尿液检测结果的影响可导致血脂、血糖代谢障碍,引起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减少,水、钠潴留和低血钾症及血钙、血磷偏低,且血糖明显增高,临床上常误诊为糖尿病。5利尿剂对尿液检测结果的影响可导致低血钾、低血容量、低氯,长期使用后可出现氮质血症和高尿酸血症;抗癌药对造血系统有抑制和毒害作用;抗癫痫药和抗结核药损害肝功能;抗糖尿病药使用后会出现低血糖,肝损

7、害后出现黄疸、谷草、谷丙转氨酶等增高。6抗结核药物对尿液检测结果的影响在检测服用抗结核药物患者的尿液时,尿液分析仪测得的蛋白、隐血呈假阳性。7使检验标本着色的药物对尿液检测结果的影响服用利福乎、维生素B2、黄连素、阿的平、氨苯蝶吟等有色药后,干扰比色测定使测定结果呈假阳性。综上所述,药物影响临床检验值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消除“药物干扰监测”这一现象,我们临床医师、检验师、药剂师必须掌握不同途径给药后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判定检验结果时要综合考虑给药途径、药物的血药浓度水平、药物的半衰期、排泄途径

8、、清除率等。许多药物的干扰常与血药浓度导正相关,因此收集样本时应尽量避开血药浓度期,或者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先停药,再采集标本监测,以便安全消除药物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最终得出最理想的检验结果。参考文献[1]丛玉隆,马俊龙、秦小玲.当代尿液分析与临床.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9.468^482[2]黄井堂,梁爽•中国现代中西医杂志.[3]朱忠勇•尿液分析进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2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