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關系之探析

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關系之探析

ID:46819847

大小:8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8

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關系之探析_第1页
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關系之探析_第2页
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關系之探析_第3页
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關系之探析_第4页
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關系之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關系之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關系之探析【摘要】輿論監督是一定社會群體對社會現實普遍的、共同的意見,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和權威性。“許霆”案和“平頂山天價逃費”案的發生可以說是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關系的典型案例。如廣州“許霆案”,從初審被判無期到重審改判五年,兩次判決的天壤之別,不能不說是在網絡輿論巨大壓力下的結果。輿論正左右著司法機關的審判結果,這對司法公正而言,究竟產生瞭怎樣的影響?本文試從分析兩者的關系及具體表現入手,從而為正確處理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的關系做出有益的思考【關鍵詞】輿論監督;司法獨立;司法公正近年來,司法改革是個熱點問題,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其中司法獨立更是備

2、受關註。本人認為,盡管司法獨立議題較多,方案也很多,但理論界的呼聲並未在實務屆產生多大的影響。頗受爭議的媒體輿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瞭司法獨立,進而影響到瞭司法公正,包括正面與負面。下面本人就“許霆案”與“平頂山天價逃費案”引起的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的問題,試做淺論2010年年底,河南農民時建鋒被指控偽造軍牌騙免368萬多元高速通行費,平頂山中級人民法院據此判處其無期徒刑,引發輿論大嘩。隨後,平頂山中院啟動再審程序,河南省高院也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瞭問責。有關人士曾多次公開提及此案是輿論監督促進司法公正的典型案例。對再審開庭進行現場直播,體現瞭司法工作和輿論監督之間的良性互

3、動再看前幾年發生的“許霆案”我們又可以看到,許霆的刑期,從無期到5年,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歷一審,重審程序,完成瞭兩者之間距離的跨越。同樣的事實與證據,同一案件,同一法院,一審與重審的結果可謂大相徑庭。一種觀點以百姓的聲音為主,他們認為,許霆刑期的變化,是媒體監督對司法起到瞭推動作用;另一種觀點以法學傢為主,他們以捍衛司法的獨立性為己任,認為媒體幹預瞭司法瞭,左右瞭法官的審判,導致瞭司法的不公正。本人認為,在這一期間,媒體輿論起到瞭很大的作用,而這種作用的正當性,又不免使我們重新思考這一問題,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的關系,我們司法獨立的路途還很遙遠那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到

4、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一、輿論監督對司法公正的促進作用輿論監督有利於促進司法公正。而且,我司法機關對待輿論監督的態度越來越開放開明o2009年12月印發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接受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的若幹規定》第一條中就明確指出,人民法院應當主動接受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最高法院作為最高的司法機關,確立或肯定瞭司法報道、評論乃至一般新聞報道,新聞評論的基本標準,在觀念和制度上都體現瞭一種進步另外,輿論監督在擴大辦案效果,提高執法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執法能力,促進司法人員的廉潔自律,文明辦案方面都起到瞭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今日中國,新聞媒體成為推動社會和諧,推進司法改革,從

5、制度上保證司法健康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輿論的強大壓力及公眾的密切關註下,司法機關會在每個案件上更加慎重,以引人註目的湖北鄧玉嬌案為例,正是由於廣大媒體及無數網民的持續關註,我們才看到正義的曙光。如果沒有媒體對這一個案的監督,“主人公”鄧玉嬌面臨的可能就是另一番不同的境遇。因此,輿論監督確實是司法獨立與公正的強大的助推器二、輿論監督對司法公正的妨礙輿論監督對司法公正的負面影響。輿論可以扭曲司法,使其改變程序,偏離合法的軌道。如杭州“胡斌案”,胡斌鬧市飆車釀成血案的行為引起網民極大公憤,早在法院判決前,輿論已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對其瞭作瞭宣判,以至法院以“交

6、通肇事罪判處其三年有期徒刑”的判決結果出來時,網絡輿論再次掀起大波,抨擊法院量刑過輕、罪名不當的聲音不絕於耳。這無疑對法院的獨立審判權造成瞭極壞的影響另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傾向,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很多案件的當事人,為瞭使案件得到更快,更準確的處理,防止暗箱操作,往往會借助媒體輿論去造勢,特別是網絡。從中國的現狀來看,借助輿論使案件得到關註重視並迅速成功解決的屢見不鮮。一旦新聞媒體介入司法,勢必對執法者造成一定的壓力,從而影響到法官對案件的處理結果三、輿論監督妨礙司法公正的原因首先,現實中司法的不獨立。盡管我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但在國傢機構的設

7、置上是人民代表大會下的“一府兩院”,法院、檢察院的級別要低於同級政府,且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人、財、物都是由地方政府供給的。這就註定瞭司法受制於行政的命運,而我目前的新聞媒體無不隸屬於各級政府,這種與權力部門千絲萬縷的聯系,使得新聞機構很難真正獨立於國傢權力之外,代表公意對國傢和社會生活進行客觀公允的監督。某些新聞媒體往往以某一級政府的“喉舌”身份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該級政府的意見和看法。因此在當代中國,新聞傳媒很容易被扭曲,新聞監督也很容易變為一種權力幹預,一股破壞司法獨立的力量其次,新聞的典型性原則要求新聞媒體從社會公眾心理考慮,抓住典型、重大、疑難、復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