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典型题例整理

散文典型题例整理

ID:46822207

大小:73.5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8

散文典型题例整理_第1页
散文典型题例整理_第2页
散文典型题例整理_第3页
散文典型题例整理_第4页
散文典型题例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散文典型题例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散文典型题例整理结构思路分析类一、整体行文思路的分析《比邻而居》3.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答案:(1)线索:气味。     (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一、局部思路的分析(句段作用分析)(一)、开头句段的作用 《听雨》1、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案:从文章结构上说,呼应题目,引出话题从文章主题上说,暗示现代人已经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 《何容何许人也》1、“他们

2、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点题,引领全文。 《浣花草堂》1、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答案:(1)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2)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3)引出浣花草堂。 《吃喝之外》1、“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回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案:点明题旨,文章写的是吃喝之外的虚的东西(2分),总领全文,全文内容是写饮食中虚的因素对食客的影响(1分),引出下文“对某

3、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1分)。《迟行》2、文章开头描写了盛开的木棉花,有什么作用? 答案:(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木棉花的盛放之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2)引出下文,为下文思考迟行的意义作铺垫。 《农具之锈》1、简要分析第一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分)“除了偶尔透过窗棂或双扇木门缝隙钻进来的阳光和阳光中的浮尘拜访它们之外,再没有眼光一遍遍洗刷出这些农具耀眼的光芒,再没有坚厚糙砺的手掌打磨出它们光滑映人的包浆,再没有呼吸沿着曾经年轻的肩胛骨或臂膀传递给这些铁并使它们也有了体温,也再没有宛若诗经中记载歌唱的那些人类与自

4、然通过农具而交流出的空灵之音。”答案:这段话运用排比(1分),突出了农具在角落里受冷落的情形(1分),体现出农具受冷落的伤感、无奈(1分),表明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或奠定了全文伤感的感情基调)(1分)。暗示文题,与最后一段呼应(2分)。 《人生树下》1、文章以《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句话开篇,有什么作用?答案:内容上:指出桑树、梓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点明种树的价值,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结构上:照应文题,引出下文对树与故乡、树与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叙写。(2分) 《上善若水》5.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5、)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表的喜剧》13.文章第(1)段和第(8)段都有关于柏林街景的描写,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前者侧重表现作者初到柏林的迷惘(2分),为下文修表和找错表铺做铺垫(2分);后者侧重烘托作者取表未果的失落无助的心理。 《谈月亮》12.文章开头写“与老头子争辩月亮大小”一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以自己“争辩”的失败,表达对“大人”以年龄、资历来压制“小人”权利的不满;(内容)      (2)交代出月亮与“我”结仇由来已久,引出下文对月亮更大的不满,为下文理性议论做

6、了铺垫(结构)      (3)由感性故事切入,富于趣味(效果) (二)中间句段的作用《四堡雕版》1、简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出下文对四堡雕版的介绍。(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 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麦天》“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

7、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屯,嘴里哼着秦腔。想啥?啥也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三)结尾句段的作用《纸》15.探究本文的最后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1)我给姑娘送纸侧面衬托了“我”对纸的喜爱,对纸的珍视。        (2)姑娘和我对纸的不同态度形成了对比,表现了“我”不被理解的失落情绪         (3)结构上“我”送出的方格纸正是有人送我的,形成照应。         (4)风格上含蓄隽永,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月夜》15.请探究文章

8、最后一段的意蕴答案:(1)“山谷里一声长啸”,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      (2)“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侧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