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探究的科学课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

ID:46822232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8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_第1页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_第2页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_第3页
资源描述: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走向探究的科学课》一书粗浅认识多林镇中心学校教师党金鳌为了更广泛地传播小学科学教育界先进的研究和教学成果,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精心组织制作了《走向探究的科学课》一书。国内著名小学科学教育专家章鼎儿、路培琦和李子平三位老师主持了《走向探究的科学课》,内容包括专家讲座、名师课堂和专家评课三部分。它不仅汇集了三位专家数十年教学教研的精华,还精选了全国小学科学教育界六位中青年名师的示范课和专家点评。课例精彩、理念先进,点评引人入胜,是科学教师难得的良师益友。我在教学的同时,抽时间也阅读了《走向探究的科学

2、课》一书,真是说不出高兴,走向探究的科学课是新一代科学教师必须经历与完成的任务。目标有了,明确了,我们就要去实践,去寻求方法与策略,来实践走向探究的科学课。那么什么是走向探究的科学课呢?专家们谈得也很具体,还列举了大量的课例来说明。总起他提出其标志:一是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主体的表现是学生自己想学、参与交流硏讨与倾听,如何才能达成其目标呢,需要具体的做法,即操作策略;二是要给学生探究的空间与时间,表现为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学生较长时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支架与评价量规,还要有分层的支架,来保

3、障学生长时探究,也就是章老师所说的主要活动,一般15~20分钟;三是交流硏讨,一般需要10分钟,是从现象上升到本质的环节其科学思维的培训也许在此。如何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值得我们硏究。看了这本书,认识到我们面前的任务很艰巨,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但方向已明确,课例也有了,我想只要我们积极探索,认真做项目,f项目一个项目去探索”我们一定能拿出一堂堂走向探究的科学课。本书还深刻分析学生探究与科学探究的共通点与差异点及其对科学教学带来的启示”从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和教学精神三方面论述了科学探究在科学课程中的

4、意义,并对习题教学如何与探究实验结合的问题提岀了积极建议。讲到”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任何课题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探究十分关注获得知识的过程,看重动手的主动性。学生探究与科学家探究有很多共通点,比如疑问、尝试解释、证据、交流等。但是探究时要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防止千篇一律,探究与接受相结合。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目标又是学习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明确规定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科学探究包括认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两个部分,其中过程与方法又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5、、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然而■由于教师们对科学探究的实质把握不准”理论与实践脱节”目前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科学探究。例如:科学探究没有目标导向;探究过程中学生只动手,不动脑,教师放任自流;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把握失衡等。课堂教学之所以出现诸如此类的低效、无效探究,主要还是由于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对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设计与把握。因此”要让科学探究教学走出低效、无效的泥沼”就必须理清科学探究的本质”系统设计

6、科学探究。《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y。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这里的〃探究〃包含探究活动和探究技能。教学中应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兴趣之目标。让学生成为科学现象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如何落实这种教学理念呢?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实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陶行之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

7、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到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能自己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正确的分析、认识社会,使自己更好地生存。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突岀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倡导〃真情实感,亲身体验〃。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探究科学。善于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养成正确的理论来自于实践的教育,一切理论来自于实践,来自于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让学生接触事

8、物的本身。因此,我们要让他们走到大自然中去。自然界随处都有新奇的东西,随处都蕴藏着科学的道理,只有至身于大自然中,学生才有认识事物的机会,才有想象的空间,才有科学的灵感。改革的步伐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去落到实处。仅仅在课堂上介绍自然界的事物,就显的空洞,而学生听起来也会不着边际,这于童心未泯的孩子们迷恋大自然、爰游玩的个性特征恰恰背道而驰。而对于新的科学课程,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创性的组织教学。要让学生走出去”同时教师还必须给予合理的引导。要散而不乱。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可以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