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1

新课改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1

ID:46822795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新课改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1_第1页
新课改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1_第2页
新课改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1_第3页
新课改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1_第4页
新课改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1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误区与组织策略(西华初中王平)(本文在2011年甘肃省中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颁发的三等奖)初中数学新课程走进我们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已有一段时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目标被人们简略地称之为学生学

2、习方式的转变,即“自主、探究与合作”。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一、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满腔热情的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但是人们更多地将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窄化成了对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追求:变教师讲授为小组讨论,变个别提问为小组汇报,变课堂桌椅的“秧田式”排列为“圆桌会议式”摆放……我们教师热衷于一些操作层面的内容,如合作学习小组人数的多寡、分组有哪些原则、班级人数较多怎么办等。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下面是我校数学课堂中的几个

3、典型现象:[现象1]学生虽然团团坐,6——8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组长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余小组成员。后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现象2]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后果: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

4、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进而排斥,又返回老路。[现象3]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但问题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行探究,深入思考。 后果: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有人听课更甚),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现象4]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

5、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后果: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有效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综观

6、以上几种现象,我们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价值、有成效的活动呢?我认为教师应采取以下一些组织策略:(一)认真学习课改的新理念,不断实践、总结、反思从以上几种现象,不难看出有很多是因为我们教师新、旧理念“打架”造成的,我们跳不出过去的教学的圈子,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精神对我们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我认为,新课程是新观念和新实践的结合,这个过程需要磨合

7、,开始出现一些不适应是正常的,但是想要尽快进入状态,就要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前提下,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汲取好的做法发扬光大。(二)科学分组,合理分工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男女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为宜。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

8、动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