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ID:46822960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_第1页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_第2页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_第3页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_第4页
资源描述: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台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二)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概述】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改变。大多数妇女28—30天行经一次,但提前或延后7天以内仍属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一般3—7天,一次月经出血量约为30—50毫升。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过少等。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临床表现】  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质等不规律的变化,并可伴有头晕、腰酸、小腹隐痛或胀痛、心烦易怒、畏寒喜暖等。  1.月经先期:月经周

2、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 血热内扰:月经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 气不摄血:月经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2.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l)血寒凝滞: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2)肝血亏虚:月经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3)肝气郁滞:月经量少,

3、色暗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先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肝气郁滞: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脱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肾气不足:月经量少,色淡暗,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弱。  4.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1)气不摄血: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晄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脉细。  (2

4、)血热内扰: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滞胞宫:经来量多,或多时不净,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5.月经过少:经期虽准,但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  (1)肝血亏虚: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2)肾阳亏虚:月经量少,色淡红或暗红,质稀,头晕耳鸣,或小腹冷,夜尿多,舌质淡,脉弱或沉迟。  (3)瘀滞胞宫:月经量少,色紫黑,

5、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4)痰湿阻滞: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稠,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白带多粘稠,苔白腻,脉滑。  【诊断依据】  1.月经先期  (1)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  2.月经后期  (l)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育龄妇女周期延后,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  (3)妇科检查,B超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

6、性疾病。  3.月经先后无定期  (l)月经周期或前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紊乱应与青春期、更年期月经紊乱相鉴别。  (3)妇科检查及B超等排除器质性病变,测基础体温、阴道涂片、宫颈粘液结晶检查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  4.月经过多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在50毫升以上,或时间超过7天。  (2)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3)排除血小板减少症及凝血机制障碍所致月经过多。5.月经过少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30毫升,甚

7、或点滴即净。  (2)本病应与早孕相鉴别。  (3)排除因结核病引起的月经过少。  【鉴别诊断】  1.经间期出血:在两次月经之间出血,持续2—3天,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并有周期性,可伴有腰酸、少腹作胀作痛,乳房作胀作痒,带下增多,质粘如蛋清。基础体温示低高温相交替时出血者,可作本病诊断依据。  2.崩漏:其特点是月经的周期发生严重紊乱,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甚至屡月未有尽时。与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先后无定期等,虽同属月经期、量异常的一类病证,但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3.绝经前后诸症:

8、发病年龄一般在45~55周岁绝经前后,有月经紊乱,情志异常,面红潮热,烘热汗出,皮肤感觉异常等症。  【治疗】  一、推拿治疗  (一)基础手法  1.患者取仰卧位,医师站其旁,用双手拇指点揉天枢穴(双),以有热胀感为宜。  2.医师用掌心按揉患者下腹部,重点施术于关元穴,时间2分钟。随后用双手拇指连续按压五枢、维道区域,按压时由轻至重,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