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考试习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考试习题

ID:46827889

大小:75.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8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考试习题_第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考试习题_第2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考试习题_第3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考试习题_第4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考试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考试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1选择题1、树型拓扑是(B)的一种变体。A.总线型拓扑B.星型拓扑C.环型拓扑D.以上都不是2、TCP/IP中的TCP对应于OSI/RM的(C)。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3、在OSI模型中,第N层和其上的N+1层的关系是(A)。A.N层为N+1层服务。B.N+1层在从N层接受的信息前增加了一个头C.N层利用N+1层提供的服务D.N层对N+1层没有任何作用4、具有中心结点的网络拓扑属于(B)。A.总线型拓扑B.星型拓扑C.环型拓扑D.以上都不是5、OSI参考模型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有(C)。A.应用层、传输层、网络

2、层、物理层B.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网络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C.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D.应用层、会话层、传输层、物理层6、在(C)结构中,一个电缆故障会终止所有的传输。A.总线型拓扑B.星型拓扑C.环型拓扑D.以上都不是7、OSI参考模型是由(D)组织提出的。A.IEEEB.ANSIC.EIA/TIAD.ISO8、OSI代表(D)。A.OrganizationforStandardsInstituteB.OrganizationforInternetStandardsC.OpenSta

3、ndardsInstituteD.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9、在不划分子网的情况下,IP地址205.140.36.88的(D)表示主机ID。A.205B.05.140C.88D.36.8810、在不划分子网的情况下,IP地址129.66.51.37的(A)表示网络ID。A.129.66B.129C.192.66.51D.3711、一个B类IP地址最多可以用()来划分子网。A.8B.14C.16D.2212、IP地址和它的子网掩码相与后,所得的是此IP地址的(C)。A.A类地址B.主机IDC.网络IDD.解析地

4、址1.2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终端,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互相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2、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3、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4、试举例4种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中继器。5、网络互连设备只实现在物理层之间互连称为中继器和集线器,要在数据链路之间互连称为网桥和交换器,要在网络层之间互连称为路由器,网络以上层次之间的互连称为网关。6、IP地址是由

5、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两部分组成。7、IP地址190.233.27.13是B类地址。8、B类地址的默认掩码是255.255.0.0。89、网络软件包括网络协议和协议软件、网络通信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软件。10、子网掩码255.255.192.0的二进制数表示为?。2.1选择题1、信号可以分为(B)两种信号。A.特和波特B.数字和模拟C.数据和信息D.码元和码字2、下列是全双工方式传输的是(D)。A.收音机B.对讲机C.电视机D.电话机3、控制载波相位的调制技术是(A)。A.PSKB.ASKC.FSKD.FTM4、(A)适

6、合应用于距离短且传输速度要求高的场合。A.并行传输B.串行传输C.并串行传输D.分时传输5、电路利用率最低的交换方式是(D)。A.报文交换方式B.分组交换方式C.信息交换方式D.电路交换方式2.2填空题1、分组交换技术是报文交换技术技术的改进。2、一个模拟数据要通过PCM的方法变成数字数据需要经过三个步骤:采样、亮化、编码。3、在通信领域的实际应用中,经常把调频和调相结合起来使用,以取得更高的调制效果。4、电路交换技术的两大优点是:传输延迟小、不冲突。5、串行数据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输方向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3种方案。6、

7、数字数据到模拟信号的调制有3种基本方式,分别振幅键控方式、移屏监控方式、移相键控方式。3.1选择题1、以太网采用了(D)协议以支持总线型的结构。A.总线型B.环型C.令牌型D.CSMA/CD2、在常用传输介质中,(B)的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A.双绞线B.光缆C.同轴电缆D.微波3、以太网根据(D)区分不同的设备。A.IP地址B.IPX地址C.端口地址D.MAC地址4、快速以太网是由(B)标准定义的。A.IEEE802.1QB.IEEE802.3uC.IEEE802.4D.IEEE802.3i5、以太网的标准是(

8、A)。A.IEEE802.3B.IEEE802.4C.IEEE802.5D.IEEE802.z6、10Base-T网络的电缆标准最大有效传输距离是(B)。A.500mB.100mC.185mD.200m7、以太网中,双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