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穿越技术探究及应用

顶管穿越技术探究及应用

ID:46831257

大小: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8

顶管穿越技术探究及应用_第1页
顶管穿越技术探究及应用_第2页
顶管穿越技术探究及应用_第3页
顶管穿越技术探究及应用_第4页
顶管穿越技术探究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顶管穿越技术探究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顶管穿越技术探究及应用摘要:油气田地面建设顶管穿越过程中,鉴于以往施工中事先不进行顶力计算,出现中途顶力不够另换千斤顶或采用边掏边顶的探挖情况发生,给日后原有道路及障碍物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顶管穿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顶力计算后座墙强度计算套管强度复合刃脚设计纠偏操作程序1施工方法选用由于长输管道、集输管道线路长,经常遇到穿越公路、铁路、地下障碍物等,为对原有设施进行保护,避免遭到破坏及影响交通,经常采用穿越施工方法,与定向钻穿越相比由于顶管穿越需要设备简单,投资少,方便操作,效率高,可很好的完成短距离穿越施工,为保证顶管质量,一套完成的顶管穿越施

2、工技术显得非常重要。2工程概况以京沈高速穿越为例,京沈高速K412+900m处顶管长度为86mo该处高速公路路面比自然地面高3.48m,管顶至高速公路中间路面4.31m,地勘报告显示地基土层由上至下为,第一层黄褐色,以冲积土为主,层底埋深1.20〜1.30m。第二层粘土含碎石,黄褐色,呈碎块状,层底埋深5.00〜5.50m。穿越位于第一层与第二层中间,套管以下lm无地下水。穿越套管为DRC1500X2000QIIAJC/T640钢筋混凝土套管。穿越过程中道路正常通车运行,要求精度高,质量髙。3顶管的顶力计算3.1顶管顶力理论计算顶力应大于工具的迎面阻力、周围土压力对管道产

3、生的阻力以及管道自重与土层产生阻力之和。PM(P1+P2)L+PF式中:P计算的总顶力;P1——顶进时,管道单位长度周围土压力对管道产生的阻力;P2——顶进时,管道单位长度的自重与其周围土层之间产生的阻力;PF——顶进时,工具管的迎面阻力;L——管道的顶进长度;P1分为管顶上垂直土压力和管侧的侧土压力,考虑顶管施工作业中的安全,增加安全系数,因此上述公式替换为:P=KfYD[2H+(2I1+D)tg2(45°-①/2)+s/YD]L+AfOK——安全系数,一般取1.2;f——顶进时,管壁与周围土层之间摩擦系数,根据土质报告及套管取0.3;D管道外径(m);H管道顶部以上覆

4、盖土层的厚度(m);Y——管道所处土层的重力密度(KN/m3);①——管道所处土层的内摩擦角(度),根据土质报告取25度;3——管道单位长度的自重(KN/m);L顶进管段长度(m);A——管端截面积;fO--土壤单位阻力,有刃脚挤压取500KN/m2。P=1.2X0.3X4.31X1.8X[2X4.31+(2X4.31+1.8)tg2(45°-25/2)+1.9/1.88X9.8]X86+0.1708X500=3483KN。3.2顶管顶力的经验计算F=nGL=2Xl.9X86=326.8tn土质系数,根据土质情况本处取2;G——管节单长重量;L一一顶进管段长。理论计算顶力

5、值348.3t大于经验计算值326.8t,但由于在顶管期间可能出现特殊情况,施工操作因素等。计算结果偏大,按照理论计算选择液压千斤顶可以保证安全操作。3.3管道允许顶力[F]=(oc•A/1000S)ti=(40X100X3.14X1.5X0.15/2.5)X0.7=791.28t>348.3t,强度满足要求。oc管体抗压强度(MPa);A加压面积(m2);S安全率,采用2.5〜3.0;ri——接触系数,全园无垫层加压取0.7。4靠座墙强度计算R=aB(YH2KP/2+2ChKP1/2+YHhKP)R总推力之反力(一般大于推力的1.2—1.6);a系数(取1.5—2.5之

6、间),此处取2.0;B——后座墙的宽度(M)此处取4m;Y--土的容重(KN/m3)依据勘查报告1.88;II一一后座墙的高度(m),此处取2m,(发送坑基槽开挖深度为4.31-3.48+1.8+0.5二3.13m);Kp——被动土压系数tg2(45°+①/2);C——土的内聚力(kPa)—般情况下取10;h——地面到后座墙顶部土体的高度(m),此处取0.6米;R=2X4X[1.88X2X9.8X2Xtg2(45°+25°/2)/2+2X10X0.6Xtg(45°+25°/2)+1.88X2X0.6Xtg2(45°+25/2)>921.44t=2.6F总顶力。5刃脚加工制

7、作为减小工作管的迎面阻力,使其能够达到完全吃土顶进的状态,混凝土套管顶管过程中必须安装刃脚,刃脚为圆周结构紧密的安装在套管外侧。6测量、纠偏第一节管每顶进300mm测量一次,其它管段每顶进500mm测量一次,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采用螺旋式千斤顶和木楔子人工校正。楔子起到阻碍管段行走,辅助千斤顶起到推动管段位置前进,方向纠偏可以在套管的前端底部支垫楔形垫块逐渐进行方向纠偏,方向纠偏量每次不能超过5’〜20’o7顶管施工7.1测量放线。放出穿越的中心线,在中线位置选择两点并测量标高,作为穿越结束路面质量的检查点。7.2基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