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棒系统加改良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钉棒系统加改良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ID:46831272

大小:7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8

钉棒系统加改良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_第1页
钉棒系统加改良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_第2页
钉棒系统加改良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_第3页
钉棒系统加改良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_第4页
钉棒系统加改良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_第5页
资源描述:

《钉棒系统加改良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钉棒系统加改良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复位后融合的手术方法。方法腰椎滑脱症患者26例,男2例,女24例,年龄32〜56岁,平均51岁。L3滑脱1例,L4滑脱11例,L5滑脱14例,均行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内固定器包括RF、RSS。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2个月,定期行X线片检查,滑脱椎体完全复位,钉棒系统及Cage位置满意,无断裂松动,症状消失或缓解,优良率〉95%,椎间融合满意。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滑脱椎体,改良Cage椎间植骨融合,减少了脊柱与内固定间不良应力,限制

2、了Cage下沉移位等并发症,大大提高了椎间骨融合率。【关键词】脊柱滑脱;后路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器腰椎峡部崩裂或退变引起的腰椎滑脱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约4.7%~5%,其中L5最多,L4次之,且20-50岁为高发年龄段,占87%[1],以往治疗较困难,且疗效欠佳,近10多年来,随着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及融合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疗效大大提高。笔者采用钉棒系统加改良Cage椎间植骨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2例,女24例,年龄32〜56岁,平均51岁。经

3、X线正侧位及左右斜位照片、CT证实L3滑脱1例,L4滑脱11例,L5滑脱14例,其中真性滑脱8例,假性滑脱17例,创伤性滑脱1例,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级:I度11例,II度13例,III度2例,除创伤者外,病程为2~20年不等,均有椎管狭窄、腰痛伴单侧或者双侧神经根症状20例,手术时症状均呈持续性,且经保守治疗不能控制。1.2手术方法取后正中切口,显露滑脱椎体及上下各一节共3个椎体节段,剥离竖脊肌,显露双侧小关节及相应横突根部,狭部崩裂者可见滑移椎椎板松动,由前上向后下方倾斜,上下为椎体的棘突,前后位置不一,假性滑脱者可

4、见小关节处关节曩韧带增生,瘢痕及小关节增生肥厚,根据Weinstein和Koy-cami1le等的方法,结合术前X线片、CT测量的E角和F角,确定进钉位置和方向,用椎弓根定位器钻孔后,椎弓根探子经椎弓根进入椎体,并反复用克氏针探测钉道四壁及深度,选定合适的椎弓根钉,进钉深度大于椎体前后径80%,将滑脱椎置提拉钉或“U”形钉,下位椎置“U”形钉,这时可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根据CT及术中探查确定减压范围,同时将神经根管减压。此时,由于椎体滑脱,神经根解剖位置可能有所变化及粘连,注意保护好,用神经剥离子仔细分离,而且大部分病人可见椎管

5、内静脉丛迂曲扩张,尽量避免损伤,以免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神经拉钩拉开神经根后显露椎间隙,可见突出的椎间盘,后纵韧带呈阶梯状,将椎间盘摘除,包括上下软骨板,给椎体间融合提供一个良好的植骨床,且此时也给椎体复位减轻了阻力,将棒置入分别旋紧螺母复位,可见滑脱椎逐渐复位,直至后纵韧带阶梯状消失,再用撑开钳撑开螺钉使椎间隙稍张开,在一侧于棘突与小关节之中点处椎间隙置选定Cage保护器,调节好方向使与椎间隙中心平行,绞刀绞孔后攻丝拧入合适的Cage(内填充骨粒),使其距椎体前后缘〉3nini,上下进入椎体〉3mm。将脱钙骨或人工骨嵌于椎间隙,

6、与Cage后缘平齐。此时将利用上下螺钉椎体间压缩嵌紧,依同法置入相同大小的另一侧Cage,也可利用脊柱托架先将椎体后缘张开,嵌入脱钙骨或人工骨后再将后缘压缩,将钉棒系统螺母拧紧固定,冲洗创口后,置管引流48〜72h,卧床休息4周,常规抗感染、脱水,支架保证3个月,定期随访、X线片检查,1年内避免弯腰过度及负重。2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X线片检查,显示椎体滑脱基本完全复位,钉棒系统及Cage位置满意,经随访3个月〜1年,19例症状完全消失,7例症状明显缓解,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良率〉95%,椎间融合均满意。3讨论腰椎滑脱分真性滑脱和假性

7、滑脱,因创伤和病理所致者较少见。腰痛是其主要症状,引起腰痛的原因主要是峡部崩裂,局部的异常活动或纤维组织增生刺激神经末梢所致的根性刺激症状,亦可因刺激脊神经后支的分支,通过前支出现反射痛(窦一椎反射),若脊椎滑脱严重,可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下肢症状或马尾综合征[1],而且一般病史较长,绝大部分病人均经长期的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病情进展而需手术治疗。以往的手术方式有:Hibb椎板融合、H形植骨融合、Watkin后外侧融合术、Buck技术、Scott技术、Lugue技术.Harrington技术等,由于疗效欠佳逐渐被临床医生所摒弃,

8、近20余年来,随着椎弓根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相继涌现了Dick、Steffee.Roy-Camelle.RF、AF、SF、USS、RSS等技术,而且其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完善,疗效也随之越来越好。目前,国内以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加椎体间TFC融合技术被脊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