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ID:46833917

大小:7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8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_第1页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_第2页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_第3页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_第4页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摘要: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幸福感是衡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教师的职业性质、收入状况和社会支持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外部因素;人格特征、自我意识和压力应对方式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内部因素。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的策略是,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关注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教师自身要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等。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提升策略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2、009-4156(2012)05-076-03一、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well-being,简称PWB)作为现代幸福感研究中的两种基本取向之一,是建立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幸福论或自我实现论基础之上的,它主张幸福是人的自我实现。在对心理幸福感结构的探讨中,心理学家从不同的理论出发,建构了各自认为最能代表幸福感的结构。根据较有影响力的Ryff和Singer的观点,心理幸福感是“努力表现完美的真实的潜力”°Ryff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心理幸福感的六个维度,从理论和操作两个方面对心理幸福感进行了界定。这六个维度包括自我接受、

3、个人成长、生活目标、良好关系、环境控制和独立自主。二、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外部因素(1)职业性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最新调查报告指出,工作是衡量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教师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具备多维度的心理取向、较强的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形象和知识结构。以上种种职业性质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高校青年教师来说难度很大,做优秀教师就难上加难,无形之中增加了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势必会降低他们的心理幸福感。除教学外,高校青年教师还要承担科研和学生管理等任务,工作相当繁

4、重。由于年纪较轻、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困惑,这些因素促使他们在幸福感的体验上往往会低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2)收入状况。“幸福的人需要外在的富足。”虽然个人财富的增加不一定导致幸福感的增加,但是,很多研究发现,收入与幸福感呈现正相关。原因在于,较高的收入一般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力地位以及更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幸福感较高。Bradbum(1969)的研究表明,高收入者往往有较多的积极情感体验,而低收入者则容易产生较多的消极情感。据报载,一项来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调查表明,在3

5、390名受访的高校教师中有1175人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的待遇”,占34.66%o王海翔等人的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工作和生活,其中生活压力则主要是由于收入低所致。高校青年教师在收入上与心理预期有一定差距,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工资收入偏低,住房紧张,生活待遇不高,这些情况必然会导致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的降低。(1)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是个体经历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或客观的影响。社会支持作为个体对其人际关系密切程度及质量的一种认知评价,是人们适应各种人际

6、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基础是健康的人际关系或社会交往。心理学的研究证实,在压力情境之下,和那些受到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较少心理或物质支持的人相比,受到较高支持的人,其身心状况更为健康。显而易见,社会支持对维持良好的情绪具有重要作用,它既可以增加积极情感,也可以适度地抑制消极情感的产生,从而提高心理幸福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历来备受敬仰,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然而,时代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看重物质利益,精神追求被看得越来越不重要。教师这一职业不再备受尊重,整个社会给予教师的压力远远大于支持,教师的幸福感也因此大大降低。1.影响

7、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内部因素(1)人格特征。许多研究表明,对于幸福感的预测,人格因素即使不是最好的预测指标,至少也是最可靠的预测指标之一。另外,人格特征也可以通过影响与幸福感相关的其他因素进而影响幸福感。Sehmutte等人对大五人格因素和六维度的心理幸福感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质、外向性和尽责性对于多维度的心理幸福感是最为有力和持久的预测因素。德尼夫的研究发现,幸福感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特征有关的变量,很多人格特质明显地与幸福感相关。大量研究证实,乐观、自尊和外向的性格是幸福者拥有的个性特征。姬杨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教师人格特征中

8、的神经质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自述幸福感显著负相关;外向性与积极情感和自述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