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晚稻高产攻关技术研究

连作晚稻高产攻关技术研究

ID:46837281

大小:6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连作晚稻高产攻关技术研究_第1页
连作晚稻高产攻关技术研究_第2页
连作晚稻高产攻关技术研究_第3页
连作晚稻高产攻关技术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连作晚稻高产攻关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连作晚稻高产攻关技术研究摘要连作晚稻高产攻关技术研究了不同甜种在适期播种、壮秧足苗、精确用肥等因素变化下的单位面积产量。结果表明,(在上虞市温光条件下)连作晚稻在适宜品种、适期早播早插、壮秧足苗、精确用肥条件下有利于连作稻晚稻促早发、成大穗、夺高产,与早稻促早高产技术相配套,可以获得双季稻全年高产。关键词连作晚稻;播种期;品种;氮肥用量;试验点;产量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5-0019-01双季稻是上虞市主要的稻作模式。探索研究连作晚稻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双季稻种植的经济效益、稳泄上虞市双

2、季稻生产面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虞市地处浙江省的北部,温光资源、灌溉水源相对丰富,如果只种植一季稻,温、光、水等自然资源浪费明显,大面积实行双季稻则使季节偏紧。为较好地协调连作晚稻与早稻茬口、争取全年高产,在浙江省农作物管理局的指导下,上虞市于2011年、2012年开展了连作晚稻高产攻关技术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供试水稻品种:中熟晚粳宁88,早熟晚粳秀水03,釉粳杂交新组合甬优2640(代号)。试验地点设在上虞市小越镇永兴村、永和镇青峰村。1.2试验设计试验设置播种期、品种、氮肥用量、试验点4个因素,其中播种期设2个处理

3、,即7月3日(A1)、7月8日(A2);水稻品种设3个处理,即宁88(B1)、秀水03(B2)、甬优2640(B3),其中以秀水03为对照(CK);氮肥用量设3个处理,即施纯氮量为193.20kg/hm2(精确定量法施肥,产量目标8.25t/hm2、基础肥力4.50t/hm2、利用率0.4)(C1)、施纯氮量为213.75kg/hm2(精确定量法施肥,产量目标9.00t/hm2、基础肥力4.50t/hm2、利用率0.4)(C2)、施纯氮量为240.00kg/hm2(常规习惯法施肥)(C3);试验点设2个处理,即上虞市小越镇永兴村(D1)

4、、永和镇青峰村(D2)o1.3试验方法播种期为7月3日的处理于7月21日移插大田,播种期为7月8日的处理于7月26日移插大田。移栽后浅水活棵,第6天施分葉肥、化学除草,机插秧由于采用的是中小苗进行移栽,秧龄短,一般用丁节进行前期除草,中后期视草相采取相对应的药剂进行防除,倒4叶、倒2叶时分2次施用穗肥,氮肥基肥:追肥:穗肥的比例设为3.0:3.5:3.5;在水浆管理上,采用薄水移栽,插后及时灌水,以护苗活棵,栽后3〜4d进入薄水管理,扎根立苗,活棵后即进入分葉期,实行浅水勤灌,在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的穗数时开始搁田控葉;病虫害防治以做好纹枯

5、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为主[1-3]o2结果与分析2.1播种期対水稻产量的影响连作晚稻由于受早稻茬口、品种习性、适宜秧龄及安全齐穗期的多重限制,播种、插种期调整余地较小。从表1可以看出,7月3日播种的处理平均产量为8893.00kg/hm2,比7月8日播种的处理平均产量(8377.17kg/hm2)增加515.83kg/hm2,增幅6・16%。2.2品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产量平均以甬优2640最高,达到9252.13kg/hm2,其次是宁88、秀水03,分别为8736.88、7916.25kg/hm2o甬优26

6、40较秀水03增产1335.88kg/hm2,增幅16.88%;宁88较秀水03增产820.63kg/hm2,增幅10.37%。2.3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施纯氮量193.20kg/hm2的处理平均产量为8611.25kg/hm2;施纯氮量213.75kg/hm2的处理平均产量为8931.13kg/hm2,施纯氮量240.00kg/hm2的处理平均产量为8362.88kg/hm2,3个施氮肥处理以施纯氮213.75kg/hm2较为适宜(表1)。2.4试验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小越镇永兴村试验点各处理平均产量为8734.42kg/hm2,永

7、和镇青峰村试验点各处理平均产量为8535.75kg/hm2,相差198.67kg/hm2o3结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品种(甬优2640为代表)、合适茬口(相对较甲)、精确用肥(以产定氮)条件下,可获得连作晚稻高产,足苗壮秧有利于连作稻晚稻促早发、成大穗,与早稻促早高产栽培技术相配套,可以获得双季稻全年高产[4-6]。4参考文献[1]陈仲球,孟成英,朱灿钿•早稻促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26,28.[2]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陈仲球,张银华,许

8、利芬•双季机插稻高产品种搭配研究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10(3):553,557.[4]詹少奇,吴庆丰,李云春,等•三熟制高产晚稻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推荐施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