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软岩大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

隧道软岩大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

ID:46839227

大小:6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8

隧道软岩大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_第1页
隧道软岩大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_第2页
隧道软岩大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_第3页
隧道软岩大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_第4页
隧道软岩大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软岩大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隧道软岩大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理论研究、现场监测及室内试验,了解了该隧道大变形特征,探究了大变形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主要控制措施,为其它大变形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借鉴。Abstract:Throughthetheoreticalresearch,fieldmonitoringandlaboratorytest,thispaperunderstandsthecharacteristicsoflargedeformationofthetunnel,exploresthemechanismoflargedeformationandputsforwardthemaincontrolme

2、asurestoprovidereferencesforthesafetyconstruct!onofothertunnelswithlargedeformation.关键词:隧道;软岩大变形;变形机理;控制措施Keywords:tunnenlargedeformationofsoftrock;deformationmechanism;controlmeasures0引言当隧道工程穿越高地应力、浅埋偏压、松散破碎或者具有膨胀性质的软岩区域时,围岩大变形极易岀现而且危害极大,其破坏支护结构、侵入断面限界,若处理不当还会造成塌方,甚至导致施工人员伤亡。南昆铁路家竹簣隧道(跨度9.34m)

3、390m的大变形段延误铺轨达4个半月之久,类似的还有青藏线关角隧道、宝中线木寨岭隧道及堡子梁隧道、国道317线鹏捣山公路隧道,给工程建设造成极大的困难。1工程概况十(堰)房(县)高速公路通省隧道为上下行分离式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主要岩性为武当群片岩,绢云母含量高,构造破碎,岩体软弱。隧道施工过程中多段产生大变形,表现为沿拱架形成多条环向裂缝,裂缝呈上窄下宽趋势,拱脚裂缝最大宽度达30cmo掌子面开挖时岩体结构面发育,共有三组明显结构面。从侧壁变形裂缝中可见岩体完全破碎成块状,有一定构造挤压迹象,片理面及节理面光滑,胶结程度差。2软岩大变形特征通过现场观察和监测,总结出通省隧道软

4、岩大变形特点:①变形破坏方式多:变形破坏方式一般有拱顶下沉、侵入挤压,隧道表现出强烈的整体收敛和破坏,变形破坏机理复杂。②变形量大:拱顶下沉和水平位移大于10cm,有的高达20cm,有时还出现隧道一侧变形偏大,一侧变形小,变形的不对称,使得隧道轮廓发生严重破坏。③变形速率高:软岩隧道收敛速率可以高达35mm/do④持续时间长:由于该区域软岩具有强烈的流变性和低强度,软岩隧道掘进后,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持续时间长,软岩隧道变形破坏持续时间很长。3软岩大变形机理3.1岩性对大变形的影响通省隧道所处区域经历过多次构造过程,且隧道埋深大,在地质构造和地应力的作用下,隧道岩体破碎、力学性能差,单轴

5、抗压强度一般小于lOMPa,4)值约10〜20°,C值一般0〜O.OIMPao软弱破碎围岩的塑性破坏计算与其它岩土存在明显区别,设塑性圈内径向应力为or0,切向应力为。90,塑性区内围岩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即?滓■二■?滓■+■(1)由于围岩内原始应力为均匀应力,洞室为圆形,其力学平衡方程为「■+?滓■・?滓・二0(2)解得?滓・=ccot?渍(3)将(3)代入(1)整理得式中,a为洞室半径。?滓・=ccotl■■-!(4)可见,软弱破碎岩体开挖后,塑性圈内应力已与原岩应力场。无关,只与围岩体的C、?渍值有关,而C、?渍值是岩性的一个重要表征参数,因而说明了岩性在围岩大变形机理中起着重

6、要作用。3.2地应力对大变形的影响为了解围岩压力情况,在隧道中埋设了多组振弦式压力盒,如图1。通过监测数据得知衬砌上的围岩压力值都不大,最大在6MPa左右,70%在2〜4MPa之间,小部分小于2MPa;但是考虑监测断面岩体力学性能较差,抗压强度较小,当用抗压强度除以围岩压力时,结果60%介于2〜4之间,尽管该值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围岩强度比值,但可以做个参考,查相关地应力分级表格属于中等应力,可见,应力在大变形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3.3水对大变形的影响通省隧道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破碎带多、节理裂隙发育。由于水的冲蚀作用,可冲走结构面的充填物或使夹层泥化,因而使得结构面间的摩擦阻力降

7、低;由于水的化学作用可使岩石中某些可溶性物质被溶蚀,因而使得岩石孔隙度增加,岩石强度降低。3.4偏压偏压引起的原因在于隧道开挖后的应力重分布。在开挖扰动前,主应力方向(。1)平行于山坡面,其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产生偏压。开挖前后主应力方向及开挖后断面上应力分布情况见图203.5时间因素影响①岩体的流变性质:所谓流变性质指围岩变形在应力不变情况下不断增长(蠕变)或在变形约束情况下,应力随时间降低(松弛),以及围岩强度随时间降低的性质。②时间的增长加剧了围岩的弱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