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栓菌发酵工艺优化探究

香栓菌发酵工艺优化探究

ID:46840063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香栓菌发酵工艺优化探究_第1页
香栓菌发酵工艺优化探究_第2页
香栓菌发酵工艺优化探究_第3页
香栓菌发酵工艺优化探究_第4页
香栓菌发酵工艺优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香栓菌发酵工艺优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香栓菌发酵工艺优化探究香栓菌(Trametessuaveloens(L.)Fr.)属于多孔目科栓甘属。香栓菌子实体中等或较大,木栓质,无柄。菌盖半圆形,垫状,新鲜时软木栓质,干时坚硬,3〜9毫米×4.5~16毫米,厚1-3.5厘米,白色至浅灰色或浅黄白色,浅黄色,无或有明显的同心环带和轮纹,被细绒毛,后变近光滑,边缘钝或稍薄。生于杨、柳及壳斗科等树木上。香栓菌属木腐菌,分解木质素的能力较强,传播蔓延很快。常侵害食用菌段木。本文对香栓菌液体深层发酵工艺进行初步研究,旨在为香栓菌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1.1供试菌种香栓菌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药用菌实验室保存。1.2试剂氮源:酵

2、母浸膏,蛋白月东,KNO3,NH4CL碳源:甘油,葡萄糖,蔗糖,乳糖,果糖,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其他试齐:K2HPO4,MgSO4,HCI,NaOHo2试验方法2.1培养基组分优化的单因素实验2.1.1氮源及其浓度对香栓菌液体发酵的影响以葡萄糖为固定碳源,即1升含有25克葡萄糖。向摇瓶发酵培养基中,分别单独加入不同氮源,浓度均为0.10%o通过液体摇瓶培养,比较其生成菌丝的干重来确定最佳氮源。确定最佳氮源后加入该不同浓度的氮源通过菌丝干重确定最佳氮源浓度。2.1.2碳源及其浓度对香栓菌液体发酵的影响以酵母浸膏:蛋白月东(1:1)作为氮源,当氮源浓度固定在0.10%时,分别加入7种不同种类

3、碳源,进行液体摇瓶培养,通过比较生成的香栓丝干重来确定最佳碳源。确定最佳碳源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碳源通过菌丝干重确定最佳氮源浓度。2.2培养条件优化的单因素实验2.2.1摇瓶装量对香栓菌液体发酵影响向250毫升三角瓶分别装入70毫升、80毫升、90毫升、100毫升、110毫升、120毫升、130毫升的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将其置于289下进行摇瓶振荡培养。2.2.2摇瓶转速对香栓菌液体发酵影响向250毫升三角瓶装入100毫升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8°C,将其分别置于不同转速下进行摇瓶振荡培养。2.2.3培养基初始pH值对香栓菌液体发酵影响向250毫升三角瓶装入100毫升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

4、,调成8个不同的pH值,灭菌后接种,289摇瓶振荡培养。2.2.4发酵温度对香栓菌液体发酵影响向250毫升三角瓶装入100毫升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分别控制不同的温度,进行摇瓶振荡培养。2.2.5发酵时间对香栓菌液体法酵影响为了减少试验时间,在上述的液体发酵培养试验中,发酵时间均为10天。在确定培养基及发酵的最适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培养的第8天、9天、11天、12天、13天、14天,分别测定菌丝干重。3结果与分析3.1培养基组分优化的单因素实验3.1.1氮源及氮源浓度对香栓菌液体发酵的影响由表1可得出,有机氮酵母浸膏和蛋白月东为菌丝体的生长最佳氮源,无机氮则稍差。如果混用2种氮源,则以等量酵母浸

5、膏和蛋白月东为最佳。因此,选用酵母浸膏和蛋白月东混合1:1的比例为最佳氮源。由表2得出,氮源浓度对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浓度为0.025%的菌丝体重量最低,浓度为0・025%~0.10%之间的菌丝体的重量逐渐增加;而浓度从0.10%开始往后到0.20%,菌丝体重量逐步降低。因此选择氮源浓度为0.10%为最佳氮源浓度。3.1.2碳源及碳源浓度对香栓菌液态发酵的影响由表3得出,确定碳源浓度为1%时,菌丝体在蔗糖上生长最差,葡萄糖上生长最佳。通过对比选取葡萄糖为最佳碳源。由表4得岀,菌丝体重量在葡萄糖浓度为1.5%〜3.0%逐步增加,在3・0%~5.0%逐步减少。1.5%-2.0%菌丝体增加18

6、.6%增重显著;2.0%~2.5%菌丝体增重12.32%,与前一段相差不大;2.5%-3.0%菌丝体增重6.83%,增重显著降低;3.0%〜5.0%菌丝体降低19.74%,菌丝体重量明显降低。当葡萄糖浓度为3.0%时,菌丝体产量最高。3.2培养条件优化的单因素实验从第8天开始菌丝体产量明显增大,培养到第10天时菌丝体产量达到峰值,随后第11天菌丝体产量有些许降低,再继续培养菌丝有自溶现象,培养液逐渐浑浊,产量明显下降。据表9得知,培养10天为其最适培养时间,产量达到13.67克/升。4结论与讨论通过香栓菌液体发酵实验,确定了当C/N为15左右时,最适合香栓丝的生长。综合考虑,液体发酵的最适发

7、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克,酵母浸膏2.9克,蛋白B2.9克,K2HPO42克,MgSO4・7H2O1克,水1毫升。培养条件是摇瓶发酵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过实验探究最终确定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9,摇瓶装量100毫升(250毫升三角瓶),转速140转/分,培养基初始pH值6.3,摇瓶培养时间10天。作者简介:刘彦杉,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药用菌发酵。通讯作者:宫敬利,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