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事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

运用生活事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

ID:46843540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运用生活事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_第1页
运用生活事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_第2页
运用生活事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_第3页
运用生活事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_第4页
资源描述:

《运用生活事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运用生活事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运用生活事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摘耍:氧化还原反应对于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一章内容。用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加以类比,深入浅出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不断地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师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生活实例;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有效性屮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60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整个中学化学建构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理科高考学生不仅要学好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的常用表示方法,而且还要掌握与氧化还原反

2、应直接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电化学和有机化学等知识。在教学中,学生总是因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迁移点过多,不容易理解,导致学过的知识容易忘记、容易搞错。而氧化还原反应从必修到选修,是层层递进、步步加深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也成了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笔者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尝试了部分通俗易懂的类比教学,虽然有些题材有点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它能将抽象化的知识变成“有形”的物化的东西,可以引发学生的直接思维,产生感性认知。在实际教学屮,它不仅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伴而

3、生的。就像一对李生姐妹,有氧化反应的,必然发生还原反应。仔细观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物质,其元素化合价必然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标示元素化合价的方法判断某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化合价有升高必然有降低,从微观角度说电子有得必有失,然而在遇到化合价比较复杂的物质时,不少学生就感到无从着手。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笔者首先作了如下总体概括:事实上,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基本上是氧化性相对较强的物质与还原性相对较强的物质反应生成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与氧化性较弱的物质。女thC12+2Fe2+二2Fe3++2Cl-,反应物之间由于“性格”差异过大,不能和谐相

4、处,导致在一起只能相互“打架”,最终变成互相和睦和处的物质,学生想想确实蛮有意思和道理的。在上面的方程式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C12有能力将Fe2+变成Fe3+,失电子能力C12>Fe3+,即氧化性C12>Fe3+。此时,笔者马上推出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里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并月•两者是充要关系。同时,提出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它就越有能力将还原性物质氧化到高价,如Fe分别与S、C12、02反应,得到FeS、FeC13、Fe304,我们可以生成物中铁的化合价分别为+2价、+3价和+8/3价,得到氧化性C12>02>S,根据实际例了,学生发现确实是这么回事,自然很快就理解了,

5、并且打开了广泛的思维空间。然而有学生思考后发现方程C12+2Na0II-NaCl+NaC10+II20不是这么一刨事。笔者在肯定了这名学生的想法后,强调指出这是一类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它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同,本来C12是稳定存在的,由于NaOH的到来而引发“内订”,使C12屮一个氯原子化合价升高,个化合价降低,当然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这样的方程式中就不成立了。这样,就能很好地解释化学中的特殊情况了,学生的内心疑惑也得到了解决。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另一个难点是电子转移问题,有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搞错。例如:说出反应KC103+6HC1二KC1+3C12t+3H20的电了转

6、移个数。对于高一初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学生來说,很容易认为C12只是氧化产物,而把KC1看成还原产物,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定理,学生顺理成章地就得出了转移电了为6e-,然而标准答案却是5e-,这让我们的高一学生很困惑。此吋,教师可能会及吋抛出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转化规律中的“只靠近,不相交”规律,学纶只是很机械的记忆,并理解这个结果。在做课后类似的练习中,还有不少学生出错,说明他们还是心存疑惑。若教师能够用“歪理”加以理解,如:由于KC103中C1的化合价高,将其比为一杯热水,而HC1中C1的化合价为最低价,将其比为一杯冷水。将两者混合,在能量守恒的前提下,如果C12只是氧化产物,而KC1是还原产

7、物,相当于原来的冷水温度升高了,但热水部分变成了与原来冷水一样冷的冷水,这样可能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学生们根据生活实际容易知道其结果:要么是由于混合不充分,热水部分还是比冷水热;要么是最终一样热,即相当于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C12。这样无形屮“解释”了学生心屮的疑惑,自然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判断转移屯子多少的时候,有不少学生会犯这样的错误,女口:2Na.202+2H20二4M0H+02t许多学生知道N&202既是氧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