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ID:46844307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8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_第1页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_第2页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摘要选取肩手综合征(RSD)I期患者65例,进行针刺疗效观察。随机分为针刺组45例,穴位封闭组(简称穴封组)20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❷P❷〈0.05o针刺组治疗RSD的总有效率优于穴封组,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针灸治疗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关键词中风并发症肩手综合征针刺疗法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125资料与方法收治肩手综合征(RSD)患者65例,随机分为针刺组45例,穴位封闭组(简称穴封组)2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

2、[l]o45例针刺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49〜70岁,平均59.5岁;病程7〜30天。20例穴封组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56〜72岁,平均64.5岁;病程6〜28天。针刺组脑出血12例,脑梗死33例;穴封组脑出血6例,脑梗死14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针刺组:①选穴:肩❷、肩前、臂❷、曲池、外关、中渚、合谷、十宣;②操作:刺肩❷、肩前、臂❷、曲池、外关、合谷,用提插捻转相结合的泻法,以关节部有强烈的酸胀感并向关节上下放射为度,中渚平刺透向液门,行泻法,留针30分钟;治疗每日1次。十宣穴点刺

3、放血,每指出血3ml,每5El1次。穴封组:于肩❷穴、肩前及臂❷穴用普鲁卡因2ml加氟美松5ml,维生素B❷12ml维生素B❷❷12❷2ml封闭治疗,每5日1次。两组病人均治疗10天为1疗程,3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疗效判断标准:疗效标准依据《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中风”的疗效评定标准〈sup〉[2]〈/sup〉。①显效:浮肿、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无手的小肌肉萎缩;②有效:浮肿基本消失,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手的小肌肉萎缩不明显;③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结果见表1。讨论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

4、养障碍综合征(RSD),在瘫痪严重的上肢多见,认为额、顶、颍叶病灶易发此病,是中风后并发的肩、手疼痛及运动障碍。其临床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肩、手指、肘关节、疼痛,手指、腕部肿胀、僵硬、多汗,常伴有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关节活动受限。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后出现血管运动和皮肪腺体功能紊乱;②患肢长期处于不良体位,尤其是掌屈位;③患肢活动不充分;④患肢输液时液体渗入手部组织内。取穴理论基础及方义分析: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中风”范畴,木病的病机是由于气血瘀滞导致关节痹阻,经脉不通而致疼痛,属气虚血瘀、络阻不通证。治疗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5、为则。故针刺以“治痿独取阳明”为法,局部肩❷、肩前、臂❷、等局部取穴以疏通患部经络气血,肩❷是手阳明大肠经要穴,是手阳明、少阳、阳跷Z会穴,有疏风通络、化瘀止痛、调整气血的功能;曲池、外关、合谷、中渚,循经取穴,祛风通络,通利关节;且中渚刺向液门有消肿止痛之功;尤其在十宣穴上放血能起到化瘀通络作用。诸穴配伍共达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经络通则水肿自消,更利于促进患肢功能的改善。本病欧美多采用服用激素及局部封闭等方法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持续吋间较短。针灸治疗,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从而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参考文献1曾容洽•脑血管病偏瘫合并肩手综合征对肢体功能康复的

6、影响.中国康复,1998,13(1):13・2韩群英,孟庆法,靳志伟,等•瘫速康喷雾剂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24例.中医杂志,2005,46(7):525-527.3杨任民,朱铺连•脑血管病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中国脑血管病治疗专家论集,1995: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