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数学衔接班第1讲—学法指导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第1讲—学法指导

ID:46849906

大小:8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8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第1讲—学法指导_第1页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第1讲—学法指导_第2页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第1讲—学法指导_第3页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第1讲—学法指导_第4页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第1讲—学法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第1讲—学法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高一数学初升高数学衔接班第1讲一一学法指导一、学习目标:1、认识初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差异2、了解高中数学的考法3、了解高中数学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二、学习重点:1、初高中数学知识差异与学法差异2、针对高中数学的特点与考法,培养适合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重点讲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是:注重抽彖思维,内容庞杂、知识难度大。高中教材不再像初中教材那样贴近生活,生动形象,知识容量也更为紧密。客观的说,初高中知识之间存在断层,止是山于这种断层造成很多同学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过渡,使得同学

2、们对高中数学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迅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呢?下血我们就一起探讨如何应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一)高中数学教材分析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山5个模块(5本书)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屮系列1、系列2由若干模块构成(系列1两木书、系列2三本书),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内容涉及初等函数、数列、概率与统计、算法、平面解析儿何、立体儿何等等。进入高中,我们首先学习的是《必修1》模块,我们应先对这一模块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必修1》模块由两章构成,分别是:第一章:集合第二章:函数如何理解集合呢?集合是一种数学语言,我们要能够使

3、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提高我们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初中学习函数的棊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函数,只不过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Z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在初中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窗数的基础上,我们述将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幕苗数这些新的苗数类型,而苗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屮数学的始终。(二)高屮数学与初屮数学特点的变化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的突变。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一•开始即在初中学习的“函数”的基础上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例如:初中是这样定义函数

4、的: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兀与y,如果对丁的每一个值,都有惟-的值y与它对应,那么就说自变量兀是y的函数。那么,y=l是函数吗?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函数的概念。在高中是川集合的语言来定义函数的: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丁•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心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WA.可以得到y=l是函数的结论。集合作为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地表示数学对象,对刚步入高中的同学來说,也是抽象的。而后续的儿何部分也削弱了立观性而突出了抽象

5、性和空间的想象能力。这就是说,思维要从初中的直观、经验型向抽彖、理论型过渡。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的同学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一个原因是高屮数学的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人不相同。初屮阶段,很多老师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解答思维非常灵活的平而儿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同学们在初屮学习屮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髙屮数学在思维形式上发生了很人的变化,同学们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比如在初

6、中我们可以求y=X?-4x+6的最小值。那么y=x?—4x+6(l

7、,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的角。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儿何》,将在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血积;还将学习“排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如:①三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答:6种);②四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儿种比赛场次?(答:3种),高中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方式的数学方法。初中的学习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一1,于是令一1的平方根为土i,这样即可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鬧等。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将逐渐接触到。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的

8、难度。比如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把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一个盘子上,在另一个盘子上放狂码使天平平衡,称得物体的质量为a,如果天平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