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满意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员工满意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ID:468514

大小: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8-06

员工满意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员工满意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员工满意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员工满意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员工满意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员工满意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工商管理员工满意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一、组织公民行为国内外主要研究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Behavior,简称OCB)自Organ正式提出定义以后,引发了学者们广泛的兴趣,在1983-1999年之间就有133项以上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一)国外学者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Organ(1988)将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起源追溯到Barnard(1938)提出的“想合作的意愿”概念以及Roethlisberger

2、和Dickson(1964)对霍桑实验当中“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早在1966年,Katz和Kahn提出了,为了保证组织有效运作进而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组织内的组织成员应该具备以下三种行为:一是组织必须吸引并且留住员工;二是以可信赖的方式达到组织特定角色的要求;三是员工必须有创造性和自发性行为。这里的自发性的行为包括合作行为,维护组织行为和提高组织形象的行为等等。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最早是Organ(1983)正式提出来的。他认为,组织公民行为并不是在正式合约的规定之内的,也不是在奖赏的范围内的,员工可自行

3、决定,在整体上有利于组织发挥其功效。公民(Citizenship)一词由Batemen和Organ(1983)从社会学中取得的。1988年,Organ在《组织公民行为:好战士现象》中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并将其定义为“自觉自愿地表现出来的,非直接或明显地不被正式的报酬系统所认可的,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组织效能的个体行为”。这些行为一般都超出了员工的工作描述,是出于个人意愿,既与正式奖励制度没有任何联系,又不是角色内所要求的行为。有关OCB的研究开展了有20多年了,其维度的划分仍然存在很多的观点。最早对组织

4、公民行为进行维度划分的是Smith&Organ(1983),划分了两个维度:利他行为和一般性顺从,此研究是最初的维度。随后,Organ(1988)综合了有关的研究文献,提出了更加完善的五维结构:(1)利他主义,指自发地帮助同事,解决与工作相关问题的行为;(2)尽职尽责,指严肃认真对待工作的行为;(3)运动家精神,为了工作而愿意忍受不便或做出牺牲个人利益却不会抱怨的行为;(4)公民道德,指员工应该具备的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行为;(5)文明礼貌,指对别人表示礼貌的举动。Grahan(1989)将公民权利行为模

5、式引申到员工行为领域,提出了组织顺从、组织忠诚、组织参与三个文明公民的主要形式,VanDyne等(1994)受到Graham研究的启发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的三个维度即组织服从、组织忠诚、组织参与。可是Farh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却无法借此标准来分类。如按照这个进行分类,自我培训和公益活动参与这两个维度就不能进行分类,因此他提出一个新的OCB分类模型,该模型采用以行为的背景为分类标准,把OCB分为4类维度,分别为自我、组织、群体、社会四个层面。随后,Williams&Anderson(1991)以受益人的不同标

6、准,将OCB维度分为三类:指向同时、指向领导、指向组织。2000年,Podsakoff等将OCB概括为助人行为、运动员精神、组织忠诚、组织遵从、个人主动性、公民道德、自我发展七个维度。在后来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维度,大约共有30几种。(二)国内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在研究组织公民行为的时候,势必会考虑文化背景,中国人的组织公民行为也同样离不开中国的文化影响。1993年,郑伯埙研究发现,组织的价值观和利他行为、道德行为具有显著相关性,一个好的组织文化也会影响员工从事角色外行为。George和Johm

7、es(1997)指出了背景因素对组织公民行为有较大的影响。由于中西文化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必然会产生很多的疑问。何友晖(2007)认为,“关系取向”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精髓,而“个体取向”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精神,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公民行为应该对员工个人与组织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中国学者的研究中,樊景立教授在组织公民行为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1997年,他研究发现组织公民行为确实存在很大的跨文化差异,并提出了中国人的组织公民行为应该包括五个方面:认同组织、协助同事、责任意识、人际和谐、保护公司资源。和西方的

8、主要区别在于新增了人际和谐和保护公司资源,中国是一个以和为贵以及家庭集体主义较为明显的国家,这个与中国的文化背景很贴切。后来,樊景立教授有经过多年的实证研究,经过严格的筛选,得出了中国背景下的11个组织公民行为维度:(1)积极主动;(2)帮助同事;(3)表露意见;(4)参加群体活动;(5)树立企业形象;(6)自觉地学习;(7)参与公益活动;(8)维护节约组织资源;(9)保护工作环境;(10)人际和谐;(11)遵守社会规范,后六个维度是在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